《光影言语》 前言(8)(第2/2页)

16傅葆石曾写过这两个早期中国电影工业超级中心的精彩巨作,见PoshekFu,BetweenShanghaiandHongKong:ThePoliticsofChineseCinema(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2003)。

17见p.29。

18有关王家卫的专著有许多,如TonyRayns的WongKar-waionWongKar-wai(London:Faber&Faber,2006);StephenTeo的WongKar-wai(London:BritishFilmInstitute,2005);Jean-MarcLalanne,DavidMartinez,AckbarAbbas和JimmyNgai的WongKar-wai(Paris:DisVoir,1997);WimalDissanayake和DorothyWong的WongKar-wai’sAshesofTime(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3);JeremyTambling,WongKar-wai’sHappyTogether(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3),以及潘国灵编的《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增订本)(香港三联,2004)。还有许多由王家卫的摄影师杜可风执笔的文章。

191980年代起有许多非常出色的女性电影工作者?在中国内地有张暖忻(1940—1995),作品有《北京你早》(1990)等;黄蜀芹,作品有《人•鬼•情》(1987)等,以及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围城》(1990);彭小莲,作品有《女人的故事》(1989)和《上海纪事》(1998);李少红,作品有《恋爱中的宝贝》(2004)等,除了电影之外也导了许多电视剧。在台湾最多产的有王小棣,作品有《魔法阿妈》,王小棣和黄黎明、黄玉珊都是过去这十年台湾女性从事电影工作的先驱,较年轻一辈的有陈映蓉,她为台湾电影工业注入一股新活力,她的《十七岁的天空》(2004)大受欢迎。香港方面除了这里提到的许鞍华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女性导演,如张婉婷、罗卓瑶、张艾嘉,以及稍早的艺术电影开创者唐书璇,张艾嘉和唐书璇其实常来往港台两地拍片。可惜的是,许多女性电影工作者能发挥的空间仍远逊于她们的男性同行。

20中国内地电影工作者的访问收录得比较多,只说明了产业的大小(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内地影业经历了非凡的发展),而不在于地理或甚至美学上的偏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