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3/4页)

各地上交的猪肉税赋,他下令让各县都办了腊肉厂,将那些上交的猪肉,全部用盐腌了熏制成腊肉,以便全年储存。

李洵觉得这办法挺好,如今没有冷冻库,想要存储这么多猪肉只能腌制。

周如植却觉得,熏腊肉太费盐,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猪肉的供给变得像羊肉一样,一直养着,要用的时候随时宰杀。这样不管是运输还是储存都方便很多。

他建议是建立郡国专属的养猪场,而百姓们交税赋的时候,也可以整个村合计后,尽量交整头活猪。

这些活猪,可以先在县城的养猪场养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分批次宰杀。

李洵暂时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提议。

终年养着这些活猪,是需要很多粮食的。如今的郡国,还没宽裕到能用那么多粮食去养猪。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耗费盐。

如今他能控制的领地范围内,有三个地方都产盐,盐场的数量多达十几个,就算朝廷将来不肯与他继续贸易,他领地上的食盐量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甚至眼下领地上的四百万人口完全用不了那么多盐,这些盐场如今还会向南边与东边输出产出的盐。

在折本上给周如植批复了自己的想法。李洵又拿起了财政部的折本。

这是妹妹李明婉写的。

她在折本里写了今年各地的税收情况,各地税收比起去年都有着很大的增长,尤其是商税,比起去年直接翻了三倍。

银钱上,加上各种战获,郡国目前的账面上还十分充裕。

但粮草都比较紧张。

除了税收,他们还额外花钱向百姓们征购了很多粮草,还花费大量银钱向附近的大启郡县购买了粮食,即使如此,也只是勉强够上各地的开支。

这点李洵心里是有数的。

他比较在意的是,妹妹在折本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

沿途运输耗费。

从肃城等地向驻军所在地运输粮食,需要大量民夫与牲畜,这些都是要吃粮食的。运输路途稍微长些,路途上耗费的粮草,就比运送到目的地都要多。

她建议明年要规划调拨路线,尽量从驻地附近征收调拨粮草。

李洵很认同。

今年是没办法,很多地方才占下来,还没能收获太多粮食,只能远距离调拨,明年就能逐渐拥有就近调拨的条件。

不过,这仅限于中原地区。

如今的草原,粮食产量连自给自足都不够,更别提额外给军队提供粮食了。

但偏偏北疆的运输距离是最远的。

有沙国这个威胁在,将来需要运输粮草军需的距离只怕会越来越远,且整个北疆以后都会大量增兵。

这是他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他在折本上批复,让她先拟定一些能节省路程的调拨路线,其他等他回去再具体商议。

话虽如此,李洵却也立刻就思考起对策来。

若能像中原一样就近调拨,就再好不过了。可草原上的气候与土壤肥力,能开垦出产量还看得过去的耕地吗?

毕竟土豆,玉米,红薯这样高产又不挑剔土壤的作物,目前都还没有引进。

这事得让周如植的农事部抓紧调研和试验,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他也要做好不能在草原上大规模种植的准备——

那就只能从运输工具上进行改善了,要尽可能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人力或者畜力。

蒸汽火车的构想浮上心头。

煤矿,他的领地上是不缺的,除了附近村落与邻近城镇可以拿它来烧饭取暖,以及炼制钢铁,它没有派上更大的用场。

或许真的应该试着研发蒸汽火车。

有了火车,不仅能运粮食,还能运各种军需,即使是与沙国开战,后勤上他也会轻松很多。

蒸汽火车具体的结构他不清楚,却知道所有的蒸汽机原理,都是用强劲的蒸汽推动活塞进行运动,然后带动轮轴或其他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