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2/4页)

亲眼见证着这些人的变化,宋世明啧啧称奇,对着李洵拍马屁:

“这世上就没有郡王训不出来的兵!”

李洵却笑着问他:

“本王训这些人的时候,你也在身边跟着,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宋世明心中一紧,郡王这是在考校他啊。

不过,宋世明若不是一个爱动脑子有能力的人,最初的护卫营三千人,也不可能是他来做这格桑堡守将。

他手下如今虽然只有六千人,但凡郡王的兵力更充足一些,迟早都会扩充到一万人,那就是真正的一军将领。

他在升任的过程中也是带过不少新兵的,只是那些新兵一开始不像这些沙国奴隶一样愚蠢懒惰,那时候他是照着军营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训练新兵。

如今又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自然也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回郡王,属下以为,所有的办法,都无外乎奖惩二字。好的行为要奖励,坏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地惩罚,多来几次,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规矩都铭刻在心里。”

李洵满意地点头:

“说得不错。用奖励来强化好的行为,用惩罚弱化坏的行为,这个办法,连猪狗牛马都是能训出来的,何况是更聪明的人。”

“以后再带回来新的沙国奴隶,都由你来训练。”

“是!”

宋世明欣然领命。

郡王能把一件事专门交给他,自然是因为认可他的能力。在郡王跟前挂上了名号,他还愁以后不能担当重任吗?

想想也真是他的运气来了,郡王要在格桑堡过冬,就相当于整整三四个月,都只有他和另外那位跟着郡王来的护卫营小将随侍在郡王身边,这不正是他表现的好时机么。

自这以后,宋世明是越发殷勤,不仅训兵巡防更认真,还时常向李洵请教兵书阵法。

李洵也不吝教导,这北方边疆线漫长,将来若对沙国开战,一个刘瑾肯定是不够用的,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将领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除了训兵,李洵也陆续收到一些从各地寄送来的折本。

他已经在一地长期停驻,政务军务上的事情,自然都是要向他汇报的。

各地的折本都是先送到肃城,再由肃城送往格桑堡的。

大雪纷飞的天气虽然行路艰难,从各地向肃城这个实际上的国之王都送折本,再由王都送折本到国君所在处,却都是能办到的,只是比起其他季节的速度要慢很多。

早在李洵刚接手北戎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建立应对冬日的驿站线路了。

不然,一个漫长的冬天,草原和边关的消息都传不回肃城,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如今这驿站线路便正好用上了。

接近年关,折本上并没有太多需要他决断的事,这些折子,更像是各部以及主要大厂的年终总结。

保父林德康在折子里向他汇报了今年的人才选拔情况。在他四处行军打仗期间,肃城又举行了两次招考,总共选拔了近一千一百余人,以满足各部及地方的人才需求。

还汇报了官吏的考评,和年中向各地的调遣情况。

李洵全都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对各处的人事分布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政绩表现突出的几位文官在心里稍微挂了个号。

农事部的周如植则向他汇报了今年农业方面的情况。

肃城,燎原,河原,樊城与河陵,粮食都取得了大丰收,多地的粮食产量,比起去年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增幅。

两季的收获让百姓仓廪丰足,家家户户交完了税赋都还有不少的余粮。

因为甜菜的推广,百姓们不仅获得了售卖甜菜原料的额外收入,每个村落的大多数百姓也都按照官府的要求养了猪。

甜菜养猪的效果很显著,七八个月时间,百姓们养的猪,少说都有一百七八十斤,养得更好的,还能上两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