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3页)

第三便是,与潘家共同参与京城城墙案,修筑空心砖城墙,导致大启在戎族联军围京时战败。

这三条,无论哪一条都是满门抄斩的罪过,连他身为兵部侍郎的女婿袁侍郎,也被拔出萝卜带出泥,将一起全家处斩。

听到这义正言辞指责自己的圣旨,陈太师几欲疯狂。

通敌卖国!好一个通敌卖国!

翻出桩桩件件的旧账,都是为了这个通敌卖国!

可那些协议,他明明是全程听从嘉佑帝的指示签订的,到底是谁在通敌卖国!

哪怕还不知地天沙城的变故 ,他也明白,必定是事情败露了。怕引起民愤与军中哗变,嘉佑帝急需拉出一个替罪羊,便选中了他。

可他是他的老师啊!

他与容家一起,辛辛苦苦扶植嘉佑帝上位,二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为嘉佑帝冲锋陷阵,献计献策,他从未对不起他!

狗心狗肺!忘恩负义的狗贼!

陈太师恨得眼睛都要滴血,他拼命嘶吼着,喉咙里却发不出一个字来。只能在无尽的痛恨,绝望与恐惧中,等来三日后的满门抄斩。

哪怕他再不甘心,也只能在满城百姓的唾骂与愤恨中,死在寒光四溢的铡刀下。

与他一起被杀死的,还有袁侍郎满门,以及那两位拟定国书的倒霉翰林全家。

那一日的午门刑场,为这桩案子杀了近百人,可以说是人头滚滚,满地血泊。

眼见着处斩结束,围观的人们散去,陈旺也回宫向嘉佑帝复命。

“陛下,事情办妥了。”

他弓着身子在御书房里汇报道。

嘉佑帝的面色没什么波动,停下批阅奏折的朱批御笔,问道:

“城中百姓反响如何?”

陈旺道:

“今日万人空巷,通往刑场的路上满是京城百姓,陈太师他们游街的时候,一路都有无数人扔东西打砸,唾骂,还有许多人感恩陛下慧眼识奸臣,救百姓于苦难,赞您英明神武!”

“读书人们也说,当初必然是错怪陛下了,往日的弊政肯定都是受奸臣蒙蔽,如今陛下既斩杀奸臣,往后必定还天下一个清明的朝廷。”

嘉佑帝脸上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来。

倒不是现在他还在意那些庶民们的言论,而是京城百姓里很多都是禁军家眷,他们如此言论,便代表他稳住了禁军的忠心。

陈太师和袁侍郎都家资丰厚,这一次抄家,使得国库迅速充盈,倒是快填上当初一半的赔款了。

而砍了陈太师与袁侍郎等人,也让后来上位的人与其他经手军需的官员们,短时间内都会收敛许多。

手里有了钱,不愁发不出军饷,官员们也不敢伸手捞钱,禁军和边军到手的军饷也就充足了。

如此一来,他就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李洵的引诱,导致禁军和边军暴动叛逃了。

“哼,他以为他肆意往朕头上泼脏水便能抹黑朕,却没想到朕早就猜到了他的举动,先发制人!看他接下来还能有什么招数!”

先前传来北戎大军在天沙城全军覆没,而刘渊又带鼎德天沙守军叛逃的消息后,他便料到李洵可能会拿北戎那里的停战国书做文章。后来的消息也证明了他的这一猜测。

如今他提前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个隐患,李洵便全做了无用功,只怕会气得跳脚。

想到这一计的一举多得,终于先李洵一步采取了反制措施,嘉佑帝眼中不禁露出得意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大好,丢下折子便去了后宫。

见嘉佑帝满心只有为自己的计策成功而欣喜,丝毫没有为陈太师一家感到惋惜与愧疚的意思,一旁的陈旺默默地低下了头颅,掩下了眼中兔死狐悲的复杂神色。

身为嘉佑帝的御前大总管,为嘉佑帝处理一切阴私事务,他从接任师父刘玉的位置那一刻,就已经明白了身在这个位置上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