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4/6页)

骑手则进一步加强其马上砍杀能力,以及与队友的协同能力。

其他的刀手,长枪手,盾牌手等,便以九人为一队,编入了步兵阵营。

而这些新的步兵队长,都是从护卫营的老人里选的,全是功勋卓著,平日里操练科目上也十分优秀的士兵。

这些人一朝被提拔,自然是很高兴的。

不过,李洵却下了命令:

若是三个月后的考核还没训好这些兵,他们这些队长也会一同从正兵甚至是精兵降为厢兵。

因此,这十个新的队长,顿时都紧了皮,铆足了劲把自己的技巧教给新来的队员们。

这一番提拔,顿时让队伍里的其他老兵们也期待起来,看着新来的一百八十人所谓的投手,希望队长的职位能落到自己头上。

可李洵没有再拆老的步兵阵充作投手这边的队长,而是直接从原本带队带得好的队长里头,选了团体功勋最高的两人,提拔他们作为都头,每人领着九十投手进行训练。

投手训练与其他兵种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他将整个一百八十人分为两个都,每个都里有九个小队。

三个小队为一组,分三排列阵,身上背着四五十斤重的石球,一轮一轮地往前扔。

第一排扔完,从身侧的空隙中退到最后一排,第二排立刻接上扔,扔完再次退到先前的第一排后面,紧接着第三排扔,扔完退到先前的第二排后面。

先前的第一排又到了最前面,又由他们仍。

这阵法是仿照的后世有名的三线火枪阵,只是士兵们要做的不是射击,而是投掷。

要领便是,这一切动作必须严格遵从鼓点,众人动作必须整齐划一,退后时的队形也不能乱,退到最后必须立刻列队整齐,准备下一波投掷。

都头的职责除了平时监督他们训练,管理日常琐事,便是在他们身边做擂鼓人,发号施令掌握节奏。

而投手们除了阵法变动训练,便是身上装着五十斤以上的袋子,迅速奔跑,以及挂着五十斤的袋子,将五斤重的石头扔出超过六米远的距离。

李洵给他们也许了甜头,在公开教授了他们发力技巧与投掷姿势后,宣布队长由他们自己的人里选,就选那个投得最远的。

一时间,投手们个个动力十足,也不管天天在这练徒手投石有什么意义,个个卯足了劲儿地练习,力争要做队里投石最远的那个人。

安顿好这一切,李洵便带着十来个护卫,骑马去了云麓寨。

经过民夫与厢兵们两个多月的建设,通往云麓寨的山间小路,已经全部被铺上了石板,虽然不算平整,却完全可以容下一来一往两辆木板车通过。

一路上,李洵便遇到了推着木板车往山上送硝土,送煤炭等物的民夫。

见到他,民夫们老远就点头示意,朝他打招呼。

他早已下令,正在推车的人不必向他行礼。

“郡王!”

“郡王您又上山啊!”

这些民夫们晒得皮肤黝黑,眼睛里却是有光的。

虽然他们被庞老爷与前郡守压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甚至曾经沦落为奴,但上天给他们派来了如此好的郡王。

他给他们安排了工作,每天都包三顿饭,按运送的车数计工钱,每天都能拿好几十个钱。

自己的伙食保住了,甚至家里人都能靠这工钱吃上两顿饱饭。

他们心中对救他们于水火,还给了他们活路的郡王,无不感激爱戴。

走到山寨,山寨门口也是一派忙碌。

一群衣衫破烂的人,正在护卫们的监督下,从民夫们手里接过运送上山的各种材料,不断往山寨里运送。

这些人一共有六七十人,全是李洵几次剿匪后俘虏的山匪。

那些罪大恶极的,几乎都被处决了,剩下的这些,大都是投匪年限短的。

手里几乎都有人命,但全是被逼着杀的,郡王便给了他们劳动改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