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6页)

得知这些人是新入选护卫营的厢军,百姓们看向他们的目光也不同了。

沐浴着许多百姓夹杂着羡慕,尊敬的目光,护卫营的新老护卫们个个都不由自主挺起了胸膛,步伐踏得更加铿锵有力,心中充盈着难以言说的荣耀感。

待郡王府护卫队走过,百姓们便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听说这些人都是各方面能力优秀,才被郡王选中的!”

“这进了郡王护卫营以后的前程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刚才我看到我隔壁李嫂子家的李二牛了,这些小子可真是出息了!”

还有人不了解情况的,迷茫道:

“不就是当兵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时下,都只有实在没出路的流民和穷到揭不开锅的家庭才送其中一两个儿郎去当兵。

一经入伍,便生死都是朝廷的人了。

上官要打骂,要差遣,哪怕要让他们去送死,那也只能乖乖听从。

军饷和各种福利待遇说得好听,实际上发到手的最多只得一半,吃的也勉强够果腹,想指着这养家糊口,那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民间有俗语,“穷当兵”的,不是特别高的彩礼,百姓们也都基本上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当兵的。

听到那人这不以为意的语气,立刻便有那好事的老者给人科普道:

“你这后生不懂可别乱说!给朝廷当兵,能和给郡王当兵比么?”

“郡王的兵,待遇和禁军等同,而且到手的军饷那是实打实的,说多少就是多少!每年还发几身新衣服,冬天甚至有绵袄子!那些人天天吃肉吃大馒头吃到饱,逢年过节都有赏钱,打了胜仗还有丰厚的犒赏,上官也不敢随意欺负他们!人家那吃穿用度,可比咱们这些平民之家好了不知道多少!”

“就连护卫营的家眷也过得好,齐整的房子住着,家里壮丁每个月几百文甚至一两贯的钱往回拿,还免十亩田的税!手里别提多松快了,三四天家里就能吃一回肉!”

其余人不了解详情的,听得这待遇,纷纷震动不已。

“给郡王当兵那也太好了吧!这么说着,我都想把我家那小子送去了!”

而刚才问话那书生却嘟囔道:

“当兵到底打打杀杀,多危险啊,万一一不小心丧命,可不就白养那么大个儿子了?要是有妻儿的,妻儿失了依靠,以后怎么过?”

那老者立刻道:

“咱们郡王训兵有方,剿匪多次,还真就没死几个人,倒是跟着去剿匪的都得了不少犒赏!”

“这么多次剿匪下来,听说好像就二十五个护卫阵亡吧,每家可都是结结实实发了30贯抚恤金,若是家中独子,父母年逾六十,由郡王府接到东郊大营家属区奉养。六十以前,每家每月也发两百文抚恤金。有妻子儿女者,十三岁以下儿女都由郡王出钱抚养,妻子也可到郡王府做活养家,每月两百文抚恤金也是照发的。”

众人一听,更是震撼不已。

“如此,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所有的后顾之忧都由郡王给包圆了,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死得安心啊!”

“可不是!郡王是真的体恤咱们贫苦百姓的苦楚啊,他的自己人,他自然就更优待了!”

“跟着郡王做事可真好,也不知郡王护卫营还收不收人!”

那似乎消息灵通老者又道:

“直接进护卫营肯定不可能,不过郡王府以后还会从厢军大营选人。听说厢军大营马上要征募五百厢军,可以先进厢军营,等以后郡王护卫营再选拔,就能进护卫营了!”

“这消息保真吗?”

“当然保真,老夫昨天在茶馆亲耳听到的,话是护卫营三营的林指挥使亲口说的,说话那人的堂妹夫可是林指挥使身边的心腹!你们自己也能去打听啊!”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