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3/4页)

习惯了现代社会各种作物的高产量,再看到这样的数字,真是觉得低得令人发指。

但事实上,就连更偏南边,地力更肥沃的京城附近,产出率也没比这里好多少。

“地租几成?”

庄头答道:

“单佃地五成,要是还要庄子上出农具,种子和耕牛,则再加两成。”

产量那么低,地租却高达七成,还要交朝廷的税。这个时代的百姓,生存得实在是艰难。

李洵心中感叹,面上却不显,只平静地吩咐:

“去把所有佃户都叫来。”

又让身边的兵丁回城里去取两筐钱来。

一个时辰后,所有的佃户全都聚集了过来。

总共有十几个人,几乎都是男人,全都是住在附近的黄杏村的村民。

但与李洵精心豢养的兵丁相比,他们要瘦很多,脸色也很黄,衣衫上补丁重重。

他在看他们的同时,进来的佃户也在观察着坐在上首的年轻人,他身着黑色裘皮大氅,气势十分不凡,让人不敢直视。

再看这屋内站得笔直的,腰上别着大刀的高壮兵丁,他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庄头呵斥道:

“这是庄子的新主人慎郡王殿下,还不快向王爷行礼!”

王爷!

村民们顿时一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穷乡僻壤,竟然会有一位王爷驾临。

而且还成了他们庄子的主人。

众人正要下跪,便听这王爷和气地道:

“各位乡邻不必多礼。”

“今日叫各位来,主要是跟大家说一件事,从今天起,这庄子本王将挪作他用,不再出租。”

听到这话,十几个村民顿时惶恐不已,当场就扑通一声跪在李洵面前:

“王爷开恩!”

有人率先喊道。

其余人也跟着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喊开恩。

“各位乡邻有话起来说。”

李洵心中暗自生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句话就让他们如此惶恐。

但他很快知道了答案。

这些村民一个个眼含热泪,苦苦哀求:

“王爷,您若不收回成命,我们就不起来!”

“这都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您突然把地收回去,咱们就没活路了!”

“王爷您行行好,就算是要收回地,也等咱们种了这一季再收吧,好歹让咱们有点口粮去寻新的租地!”

李洵听完,不由心中一叹。

原来他们是怕他直接收回租地,不给任何赔偿。看他们的反应,或许这种事情是常态。

“各位不用担心生计,每亩地我都会按照去年亩产,赔你们一年的产出,让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找新的租地。”

村民们顿时愣住,似乎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发生,愣了一会儿,才纷纷激动地向他磕头致谢:

“王爷慈悲!”

“多谢王爷!”

李洵点了个会读书写字的护卫,很快将赔偿款分给了佃户们。

佃户们一数到手的钱,竟然是平日收成的两倍有余,就算是不种地,他们也比往年过得宽裕许多。

个个欢喜不已,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今日这一波三折的遭遇,对于黄杏村的佃户们来说,简直能吹一年。

佃户们一回去,就把这简直像发生在戏文里的事在整个村子里传播开了。

甚至走亲访友去别的村子里时,也把这事当做谈资四处吹嘘。

因此没多久,附近几个村子便传遍了,黄杏村附近的庄子上来了一位王爷,威武贵气犹如天人,而且还特别仁慈,特别体恤百姓,他要收回庄子挪做他用,竟然赔了佃户们整整一年的收成。

*

李洵倒是不关心这些小事,打发了佃户们,便继续筹划安营扎寨工作。

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平整一个可供三千人操练的大校场出来,为了降低工程量,这些得选在最平的地方。

庄子上原本只有二十来间房,营房是肯定不够用的,只能伐木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