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3/8页)

给羊治病那也没得说,这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想看到成果的!

文饶县羊肉销路找到,猪肉基本就在本地售卖,如今还没形成太大规模,只够附近吃的。

说起来,经常来文饶县买羊肉的凉西州商贩,以前是不愿意跟灌江府这边做生意的,如今渐渐有了改变。

现在谁不知道灌江府治安变好了,甚至有人讲,以灌江府如今的发展,他们凉西州都赶不上。

没办法,纪炀确实不同,凉西州的知州都同意这话。

想当初灌江府要饭的名头多响亮,更远的潞州都不愿意跟这里沾边,现在可完全不同了。

现在灌江府慢慢发展起来,在纪炀的督促下,各地的撂荒的地慢慢收拾起来,保证粮食的同时,又加了许多副业,通过关市,集市等等,让内里的物件也流通起来。

东西好,卖得也不贵,凉西州的商贩自然愿意过来。

连南边蜀地的蜀商也往这边走了几趟。

只要自己地方发展好,就不怕没有机遇。

处理好文饶县牧场的事,纪炀知道,如今的羊群规模还不算大,等到边关的城墙修好,古博城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城墙外面,照样可以放牧。

那么大片的空地如果空着,他会心疼的!

文饶县的羊群还不错,太新县连带着南边两个县城一起种的果树也还可以,能卖果子的已经卖了果子,剩下全都晒成果干。

这里空气干燥,白日阳光充足,很适合晒成果干,虽说不如蜜饯那些好吃,但至少不用糖这种奢侈品来做。

虽说东西便宜,但也是个收益。

更别说去年关市,关外十分喜爱晒出的果干,一口气买了许多,这也给今年果农种植果树多了信心。

其他地方的特产一一看过,没有特别突出的县城,那就修水渠,做好灌溉工程,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纪炀更鼓励当地百姓主动育良种。

良种的作用不比水利,化肥差。

只有多方面培育,才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所有货物商品,也都要在粮食基础上再做,这已经是纪炀治下所有知县的基本功。

挣不来钱没关系,不好好种粮食?

那就年底考核见吧!

好在粮食保障都还不错,纪炀也能更加安心发展本地经济。

经济上来,古博城修城墙的速度就能更快。

重点走了几个县城之后,纪炀再回灌江城,收到汴京,凉西州,潞州的来信。

汴京那边,自然是跟京都趣闻报纸联络。

还有好友们近来的消息。

好友们如今都有了差事,其中的颜海青今年准备参加秋闱,也就是秀才考举人,所以现在已经看不到身影。

晁盛辉专门给京都趣闻做事,倒是比较闲散,不过他爹,他叔父都在禁军,他不急着当差。

最后的井旭在兵部也有两三年,差事已经十分顺手,明显已经有了正式官员的模样。

昔日汴京几个纨绔,名声已经大变。

不过他们三个作为纨绔“老前辈”,没事就去酒楼看看新纨绔们的做派。

时不时啧啧几声。

我们当初是不是也这样傻?

竟然那么喝酒?

竟然那么蠢?

往事不要再提,提就提纪炀吩咐他们做的事。

宣传灌江府羊肉!

这灌江府羊肉,他们三人,甚至他们三家都吃过。

这几年里,逢年过节他们送年礼到灌江府,纪炀自然也安排土仪送到汴京,每年这羊肉送去,基本都被各家抢着要。

连不怎么爱享乐的晁盛辉他爹,都夸灌江府羊肉好吃。

如此距离送来的羊肉,满汴京除了跟纪炀交好的几家,还有林家,葫芦秀才滕显那,皇上那边之外,很少有这样的美味流出。

所以以前在汴京老饕们的耳朵里,其实隐隐听过灌江府羊肉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