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9页)

最后提到,林家大公子林启,年后也要出去外放,只是让纪炀知悉,并无其他意思云云。

当然信里不会说那么直白,属于明白就行那种。

五姑娘知晓京中还是照常,心里倒不知道说些什么。

但又觉得意料之中,自己在汴京这些年,其实一直都是这么回事。

其他信件多是好友们送过来,滕显还着重说了葫芦动画收益如何如何,让他安心,需要银子再取。

暂时应该不用说了?

收好信件,纪炀安心不少,汴京没什么变化,熟悉的田大人去了工部,都还行。

刚把这些信收好,从外面回来的玉县丞等人已经进门。

众人看着一脸欣喜。

韩潇先开口道:“扶江县官学有个叫江春的学生,大人还记得吗?”

“江春?江小五?”纪炀自然记得,这可是他们扶江县学问最好的学生。

还过了州试,年初的头一次院试也过了。

等会,现在眼看到十二月,也就是第二次院试也考完了?

玉县丞满脸欣喜地点头:“上面学政巡查,十一月上旬开始第二次院试,中旬放榜,他考过了!”

“扶江县头一个秀才!”

好事啊。

怪不得大家都很高兴。

玉县丞,凌县尉,卫蓝,都是扶江县的人,他们县里头一个秀才,怎么能不高兴。

韩潇不用讲,好歹也是他们韩家夫子教出来的。

怪不得他们四人来的时候那么高兴。

大家一来,平安就给众人倒了五姑娘熬的红枣茶,又围着炉子吃些烤芋头,身上暖和起来。

还好这厅堂够宽敞,否则还不够他们坐的。

五姑娘见他们有话要说,原本想带着孩子下去,纪炀却笑:“没什么是你们不能听的。”

五姑娘不用讲,心思通透之人,平日也有许多好主意。

俩孩子年岁不算小,口风也紧,听就听吧。

其他人自然没意见,反正这屋子里都是自己人。

最近一段时间,纪炀在忙,身边的手下自然也没闲着,现在一一报告来这之后探听到的消息。

大家也不拘谨,都抱着红枣茶围着火炉说话。

玉县丞先道:“太新县的卷宗我几乎都翻过,里面多是裴地的资料,刘地,鲍地,基本上没把各自原先衙门的东西拿过来。”

“不过手下小吏倒是派了过来,现在一共十五个小吏,一家五个,非常平均。”

“但因为刘县丞存在,所以刘地的小吏最得重用。”

玉县丞私下去了解的,肯定是县衙小吏,小吏基本都归他管。

卫蓝以前是副捕头,现在了解的也是捕快。

但说起捕快,他有些无奈,开口道:“太新县共有五十个捕快,裴地自己有二十,剩下三十则是刘地,鲍地一人一半。”

五十个捕快?

纪炀都挑挑眉,边陲之地,确实武德充沛。

卫蓝又道:“这自不用讲,可以说是裴地的人说了算了,捕头副捕头都是他们的人。”

剩下的凌县尉跟韩潇,两个人则跟前面不同。

县尉负责县里治安,可手里没有一个兵士,有定江关的吴县尉吴指挥使在,他基本不会有太大作用。

但不代表他就没用。

这一个多月,凭借他的好枪法,跟裴家私兵联系甚多。

“私兵多懒散,都是裴家的心腹,平日里私兵家种田不怎么收田税,所以甘愿给他家卖命。”凌县尉道,“私兵里还有两个人,看着像是正规军出来,说是原定江关兵士。他们两个带着,私兵才有些模样。”

“裴家私兵除了听这两个人的话之外,那就是裴家主,还有裴家军师的话。”

“不过对裴家军师不大尊敬。”

因为是在裴地,自然对裴家了解多了点。

原来私兵是这么来的。

还有正规的将士领着,所以抵抗外敌的时候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