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9页)

纪炀回到五斗院,厅堂已经被烧得暖烘烘。

江小子江乖乖,都在跟着五姑娘读书。

太新县倒是有私塾,只是现在冬日,已经放假了。

炭火旁烤的有芋头,纪炀进门去了去寒气,才坐到三人身边捡了个尝尝。

江小子立刻去端茶,乖乖也帮忙拿东西。

纪炀瞧着笑:“也好,没有白吃饭。”

两人自然知道是开玩笑,做完事立刻回到软塌上写字。

等纪炀喝了一口,才发现是红枣茶。

五姑娘道:“现在喝红枣茶,身上暖和。”

那边平安也自己倒了杯,吃起来甜甜的,很是舒服。

家里有人果然不一样,以往他们忙完,回家也是冰凉凉的。

纪炀拿着信件去另一个桌子上拆,见里面有汴京林家的信,先让平安给了五姑娘,自己则看其他的。

这里面有汴京好友的,还有扶江县的。

不过率先拿出来的信件,还是潞州知州所寄。

应该是潞州知州田兴志出发回汴京之前寄的,上面问候自不用说,又讲自己应该是去工部任职,还调侃,纪炀如果再修运河修路,他更是能帮忙。

仔细想想,田大人去工部并非偶然。

工部虽然各处提及不多,但负责的则是屯田,虞部,水部等差事。

具体便是造东西,印钱,修河渠,修城郭宫室等等。

再想田大人在潞州做的差事,以及他在时,潞州运河加宽加长,下面开耕再有增多,许多城镇扩张。

所以也有预见。

上次工部的人修完运河,可是又去潞州城坐了几日。

估计那会就已经有些定论。

但事情没定下,知州田大人也不好多说。

能进六部任何一个部门,都已经很好了,对这个偏远小州的知州来说,是个不错的去处。

看信件里,应是对此还算满意。

信里更说笑,能去工部,说不定跟纪炀请求汴京给他修运河有关,放在哪都是个大功绩。

纪炀没那么脸大,可能有运河功劳,也有他临时安抚凉西州,以及潞州治理很好的功劳。

后者才是最大的原因。

但田大人去工部,对他来说自然只有好事。

他倒不用修路修运河,但修桥,加固城墙,那还是要的。

这两个一点也不比修路修运河简单。

收起信件,五姑娘那边也已经看完了,惊讶看向纪炀,把信递给他。

林家的信自然要问两个人如今生活如何,身体可好,又问五姑娘适不适应。

后面则是一些朝堂上的事,只是叙述,并未表明自己的倾向。

这约莫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很多事都不用打听,那边都知道他想听什么。

汴京那边还是一如往常,林家这边有纪炀去灌江府,梁王那边也不示弱。

这些事在汴京的时候,几方人都跟他通过消息。

梁王那边千挑万选,选了个远方子侄,竟然也有些宗室血统,还算强干的一个年轻人过来,就去太新县隔壁的今安县。

明显要跟林家的纪炀比一比,看谁更厉害。

可信件寄出时,这位还没出发,再加上天寒地冻,宗室那边的人估计要年后才能来。

林家还说,不用管今安县的新知县,他们那边也不会主动挑衅。

毕竟大家都想做出成绩给上面看看,内斗的场合不在这种边陲之地。

纪炀见此放心了些,看来梁王虽然自大,但还是有点谱的。

毕竟整肃太新县内部的问题都要费些周折,再来个外部问题,那就会格外麻烦。

但有些事不得不防,在宗室那边的人去隔壁今安县之前,他这边很多事,总要有个了结。

就算不了结,也要暂时熄火,勉强把大家整合到一起。

剩下的也没多说,只讲林家也让王伯帮忙送了东西过去,希望他们两个好好的,以后汴京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