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9页)

顶多给一分信任而已。

剩下的九分,要看他的行动。

如果他要辱没了武侯威名,给武侯一脉抹黑,他不介意亲自赶这位少爷出裴县。

不对,现在叫太新县了。

不管什么县,他这定江关,不会让人有可乘之机。

定江关,灌江府。

听名字便知这关卡的重要。

闲叙片刻,吴指挥使立刻表示感谢。

不管武侯后人目的如何,但这三十万斤米粮,足够他这一千人过冬了。

一个不挨饿的冬天,自然值得感谢。

吴指挥使手下的人同样激动,虽说他们干脆忽略纪炀所说,以后有事可以找他求助,但这东西已经足够让他们兴奋。

所以从米粮送到,再至纪炀等人离开,定江关的将士们全都对他们热情相待。

而且纪炀一行人并未摆谱,也并未以施恩的方式前来,这让众人心里又是不同的感受。

他们一行甚至没有多留,似乎只是来送送东西,表明一下身份。

井旭还以为会在指挥营地过夜,没想到坐一会,竟然连饭都不吃,直接返程。

他们走的时候,吴指挥使自然带着人去送,并未送的太远,但目光一直看向关内的方向。

井旭回头看,对纪炀说道:“这吴指挥使还在目送,也太好了吧。”

纪炀骑着马,同样回头看了看,随后收回目光:“他不是在目送我们。”

吴指挥使是在看他们回程的方向,却并不是在看他们。

他看的是关内,是灌江府,更是承平国。

他守卫这里太久,久到熟悉定江关每一处土丘,他在看他守护的土地,某个人在他眼里,太过渺小。

所以吴指挥使并非看他,只是看这片土地而已。

井旭琢磨过来,咋舌道:“你不生气?他知道你是武侯后人,还在武侯手下当过兵士,对你却一点也不热情。”

纪炀直接答:“他能镇守边关多年,靠的可不是轻易相信人,即使武侯后人又如何?”

“武侯后人,能让他们打胜仗?还是吃饱喝足,物资充沛?”

如果那么容易交心,他也不能在这里镇守,成为承平国西北边第一道防线。

能让这位大将对他有一份信赖,这一趟就没白跑。

就算手持兵符,也要看将士听不听。

毕竟这种地方,已经很难用常规秩序来判断。

井旭听完如有所思,他身边的忠心管事感激地看向纪炀。

以前家里都说,有纪炀这种好友在,怪不得自己少爷不上进。

如今看来,分明是他家少爷拖了后腿。

这一趟下来,少爷长进太多,今日估计更是受益良多。

也不枉费马不停蹄又跑了六七日。

井旭安静下来,凌俊鹏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在边关营地待了不到一天时间,但对他来说,却像回家一样。

看看人家的长枪,上面还有残留的血迹。

再看看自己崭新的长枪,竟然有些嫌弃了。

只是他嫌弃崭新的枪,那边的兵士却艳羡,毕竟这么新,这么锋利的枪他们至少十年没见过了。

而且那枪不看就不平凡。

这是肯定的,那可是他们知县大人在汴京时找人帮忙打造。

凌县尉干脆用自己的新枪换了别人的旧枪。

此刻拿到手里,更能感受到上面的战意,一道道划痕,诉说这杆长枪的经历。

纪炀对他们换枪自然没意见。

估计凌县尉祖上就是当兵士的?

所以对这格外欣喜?

反正换到新枪的边关兵士也很高兴就对了。

回到太新县的县城范围,这下井旭终于松口气,他可以休息了!

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衙门那边现在两套班底,挤得不行,井旭一行自然被纪炀安排到此处最好的酒楼。

这里的酒楼以前在关市还开的时候,十分兴盛,所以条件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