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5页)

主要是古代的师徒犹如父母。

若学生闯祸,定然要连累师父的。

韩家一向避世,而纪炀明显要走得更远,以后无论好事坏事,都跟他家毫无关系。

韩潇见纪炀理解,忍不住解释道:“我家若不是如此作风,只怕早就没了。”

纪炀点头:“如此行事,也是大智慧。”

两人相视一笑,算是认下彼此这个朋友,不过韩潇走的时候还道:“这书上有我启蒙时的批注,若有不懂的尽管来问,”

说罢,韩潇又觉得自己讲错话,没想到纪炀还是不在意,甚至对他表示感谢。

韩潇回到家中,只能说一句话。

纪知县,他果然没看错人!

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好人,也是好官。

至于买官?

这事一定另有隐情!

肯定有他们不知道的事,还是不要评价了!

纪炀知道韩家的为人,但这事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他也不介意啊。

纪炀最近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着汴京那边的好消息。

他们县的茉莉香粉卖的怎么样了。

算着时间,该有消息传过来才是。

茉莉香粉的消息没传过来,上集村葫芦作坊倒是送来好消息。

之前纪炀说制作模具改变葫芦形状,这事一说,村里种葫芦的人家都开始打造模具,速度之快让纪炀想说一句,找几颗葫芦试试就行。

谁让上集村的人如此信赖纪炀。

而且扬州那边对之前葫芦器具的需求明显降低。

这东西质量好,用的时间长了,顶多补补漆,这事当地也能做,自然不会二次购买。

看来质量太好也是个问题。

也就是现在运河还没开通,等运河开了,就能把东西销往承平国各地,也没了订单减少的风险。

更别说现在都能改变葫芦的形状,以后做出来的器具更是多种多样。

纪炀看着长方形,正方形的葫芦,还有滕显用这些形状做出来的器皿,已经赞不绝口。

这东西绝对好卖!

但只有滕显一人会做还不行,最好让加工葫芦的百姓,尽量学会简单的葫芦加工。

之前的器皿好做,现在这些器皿不仅要做出形状,更要有雕刻才行。

随着大家对葫芦的了解,产品也该升级了!

现在已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该把好不好提上日程。

慢慢发展下去,上集村绝对不是简单种葫芦就完事,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葫芦之乡。

教导工艺这事,滕显并不拒绝,反正只是简单的雕刻,他在上集村住这么久,衣食住行都有人负责,教几个简单的花样还是可以的。

其实就算他没教,这里也有人在慢慢琢磨了。

有了纪炀的首肯,大家自然更加兴致勃勃。

葫芦作坊是这样,以后的香粉作坊也是这样,一步步的来,以后的香粉作坊恐怕会超过众人的想象。

滕显跟纪炀见面的时候还随口问了句。

他们之前不是送出去两个葫芦灯罩,怎么一个回应都没有?

漂亮精巧的灯罩,纪炀给了皇帝一个,顺手送给林家一个。

好像确实都没回音?

最近好像都在等消息中渡过了。

好在滕显只是随口一问,他没当回事,直接回上集村继续做葫芦,纪炀给了他一点启发。

那葫芦灯罩可以更有意思。

不过那会纪炀只是随口一提,滕显准备做出来了再说。

他最近在扶江县过得越来越顺心,回上集村之前,甚至在县城逛了逛街。

现在扶江县县城里,新开了一家酒楼,菜色更好,房间更多,是凌家湖一家开的。

跟原来那家倒也没什么冲突,反而减轻压力。

不然每次来人都说客满,他们也很头疼啊。

县城还有一间杂货铺,之前兼职开门,现在他们家专门安排个人营业,生意更好了,自然要常常开门,货物也比之前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