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3页)

“他们开的是什么条件啊!”洛威尔笑道,“只有但丁请求赦免并缴纳一大笔罚金,他们才会对他既往不咎,并恢复他在佛罗伦萨的合法地位!我们用武力逼使南方士兵重返联邦也比这光彩得多。让一个高声呼吁正义的人与那些迫害他的人达成如此卑劣的和解协议,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算如此,不管我们说什么,但丁还是一个佛罗伦萨人!”米德断言,还偷偷瞟了谢尔登一眼,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谢尔登,你看不到这一点?但丁不断地写佛罗伦萨,写他在游历来生中见到过的、交谈过的佛罗伦萨人,这一切都是他在流放期间写下的!对我来说,各位朋友,清楚不过的是,他渴望的就是返回佛罗伦萨。这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他死在流放期间,死于穷愁潦倒。”

米德为把洛威尔说得哑口无言而得意地咧嘴笑,而洛威尔站了起来,把手猛地插进破旧的吸烟衫兜里。爱德华·谢尔登不由得怒火中烧,但从洛威尔身上,从洛威尔抽烟斗喷出来的烟圈里,谢尔登看到了一种更高远的精神境界。洛威尔一般是不允许大学一年级学生来上高级文学课的,可谢尔登这个小伙子百折不挠,再三恳求,他只好对他说,这要看他是否应付得过去。谢尔登对洛威尔给予他这个机会至今心存感激,极想借这个机会为洛威尔和但丁辩护几句,驳斥米德一番。谢尔登正要开口,见米德瞪了他一眼,便又把话咽了回去。

“米德,但丁思考的是整个人类,不是某一个人。”洛威尔温和地说道,只有对待学生他才会这么有耐心,“意大利人老是拽着但丁的袖子不放,试图逼迫他跟他们持有相同的政见,拥有相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确是这么干的!把《神曲》所写局限于佛罗伦萨或者意大利,就会一笔勾销它蕴含的悲天悯人情怀。”谢尔登冥思苦想,米德却铁着脸,一动不动地坐着。

“《神曲》的第一句诗是怎么说的?”

“‘当人生的中途,’”爱德华·谢尔登应声背诵起来,显得非常兴奋,“‘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

“‘我们的人生。’从《神曲》的这一句诗来看,我们都走在人生的旅程上,像但丁一样走在朝圣的路上,而且我们必须坚定地面对我们的地狱,适如但丁面对他自己的地狱。你们看到了,这首诗的不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灵魂的自传。你们的灵魂,我的灵魂,或许可以说,与但丁的灵魂一般无二。”

第二天,洛威尔做完关于歌德的演讲便离开了大学讲堂。一个身材矮小的意大利人,身穿一件紧绷绷皱巴巴的粗布上衣,从洛威尔面前急速冲过,令他大吃一惊。

“巴基?”洛威尔惊讶道。

多年前,朗费罗曾聘请彼得罗·巴基充任意大利语教师。对于聘请一个外国人,尤其是一个意大利天主教徒,校务委员会一直耿耿于怀,实际上,巴基是被梵蒂冈驱逐出来的,但这并未让他们改变心意。到洛威尔掌管院系的时候,校务委员会碰巧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辞退了彼得罗·巴基:饮酒过度,债台高筑却无力偿还。被解雇的当天,这个意大利人冲着洛威尔教授大发牢骚,“我不会再到这儿来的,至死都不来了!”当时洛威尔也不知动错了哪根脑筋,竟对巴基的话深信不疑。

“我亲爱的教授。”巴基握住前系主任的手,像往常一样,用力上下摆动着。

“噢。”洛威尔张口说,吃不准是不是要问问巴基怎么还是一个大活人就来哈佛大院了,不是说死也不来的嘛。

“我出来溜达溜达,教授。”巴基解释说。巴基说是出来溜达,神色却似乎很焦急,不 住地朝洛威尔身后瞧,所以洛威尔略略跟他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巴基的突然露面引得他的好奇心愈来愈盛,便驻足折过身去,发现巴基正向一个隐约有些面熟的人走去。原来是那个戴黑色圆顶硬礼帽穿方格子马甲的人,一个诗迷,几个星期前,洛威尔曾看见他懒洋洋地斜靠在一棵美洲榆树上。怪事,他怎么跟巴基搅到一块了?洛威尔立定了脚步,要看看巴基会不会跟那个人打招呼。可就在这时,一大群刚刚上完希腊语背诵课的学生一窝蜂拥了过来,隔断了洛威尔的视线,待到人群散去,那一对诡异的家伙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