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缘起(第2/8页)

秋姜明眸流转,一身僧袍,硬是被她穿出了章台平康花团锦簇的风姿,看在小和尚眼中,便是活生生的摩登伽女,念着先梵天咒准备去迷惑阿难。

“阿弥陀佛,造孽啊!”

***

六月初一,风和日丽。

每年的这一天,风小雅都会前往蓝亭山缘木寺参佛。

这位名动燕国的鹤公,大概是天生重疾,看破生死,因此一方面放荡风流,娶了十个老婆,极尽享乐之事,另一方面却又推崇修身养性,结交了不少高僧雅士。

蓝亭山上有两座庙宇,一寺一庵,都名缘木,分别招待男客女客。地处京郊,达官贵人富商文士总去踏青,久而久之,自成风景。

山下有一间酒庐,名叫“归来兮”。

店主是一对夫妇,姓秋。

有路人问:“你们明知山上是寺庙,过往行人大多是去烧香的,见菩萨时要诚心诚意,怎么可能停下来喝酒呢?”

秋氏夫妇笑笑,答:“正是因为此地方圆十里无酒无肉。故而卖酒。卖茶的已太多了。”

别说,还真是如此。一开始大家都不去,慢慢地,酒庐的生意就好起来了,到得最后,把邻边所有的茶铺也给挤走了。

原来大家拜了菩萨下山后,都觉得可以放松了,便纷纷到酒庐喝几盅;也有山上的香客馋酒,偷偷下山买;更有那百无禁忌的,该喝的喝,该拜的拜。

秋氏夫妇道:“来烧香拜佛的,都是对菩萨有所求的。往往这样的人,才容易贪杯。”

再加上他们家的酒确实酿得不错,一晃十年,已成金字招牌。许多人就算不拜菩萨,也会刻意驾车去品尝。

秋氏夫妇有个女儿,据说从小体弱多病,寄养在庵中。秋姜偶尔下山,被人看见,也只说是面黄肌瘦,其貌不扬。

而这一年,华贞三年的六月初一寅时,风小雅的马车经过秋氏夫妇的酒庐时,听前方一阵骚动呼喊声,便掀帘看了一眼。

他一向懒惰,能不自己动手就绝不动,这一次,却是鬼使神差地掀了车帘——

初夏的晨光还很朦胧,但那熊熊大火燃烧正旺,几将整个天空都给映红了。

风小雅皱了皱眉,问赶车的车夫:“怎么回事?”

车夫共有两人,全都身穿灰衣,其貌不扬,一个名叫孟不离,一个名叫焦不弃。

焦不弃下车询问一番,回来禀报道:“秋家酒庐不知怎地着火了。大家正在救火。”

风小雅唔了一声,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一向鲜少沾酒,尽管对这家酒庐早有耳闻,但始终不曾踏进一步。如今见它失火,也未在意,吩咐道:“继续上山。”

孟不离和焦不弃驾驭马车离开,走出很远还能听见后面屋宇倒塌的声音。焦不弃道:“那酒庐里不知藏了多少烈酒,才会烧得这么惨烈,看来没个把时辰是熄不掉的。”

孟不离频频扭头回望,十分感兴趣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逃出来没。希望烧物不烧人啊!”

“嗯。”

“不过烧了物也可惜,他们家的酒真是挺不错的,这一烧一砸,估计全没了……”

“嗯。”

“没准就是菩萨对他们的惩罚。在山下开什么店不好,非酒啊肉的,不知祸害了多少修行之人呢……”

孟不离连忙紧张地冲他摇头:“妄议、菩萨、不敬。”

焦不弃哈哈一笑:“是是是,吃人嘴短,吃了菩萨的饭,便不该再妄言菩萨的事了。”

车内的风小雅忽然咳嗽了一声。二人彼此对望了一眼,笑着加快了速度。

其实他们没有说错,风小雅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修禅谈佛,他每年的六月一日会去缘木寺的原因是——吃素斋。

缘木寺有一位高僧名叫无牙,人虽无牙,却有一手好厨艺,做的素斋可以说是一绝。但其人喜爱云游,每年只有几天回燕国,又只有初一的时候才肯下厨做菜。所以风小雅才会在这一天专程坐车去蓝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