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古诗十九首·十三(第2/2页)

看到这些长眠不醒的死者,诗人突然有了一种醒悟,觉得宇宙间的一切都不过是在那里循环,而我们的生命就像早上的露水那么短暂:“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宇宙中间的一切变化,不就是阴阳二气的循环转换吗?春天来了是阳气回归,到了夏天是阳气鼎盛,然后秋天就带着阴气来了,最后是冬天,天地间充满了阴气。这个循环本来是很抽象的,但他用了形容大水的“浩浩”,写在诗里面就显得生动了。“年命”是说一个生命的寿数“年”是老天爷给的,是由不可知的造物在决定,我们自己不能选择,所以是“命”。“朝露”是为人生的短暂叹息,我们在第三讲中已经说过的:生命短暂得就像早上的露水,被太阳一晒,就挥发、干掉、消失了。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寄”是什么?就是寄放、暂存;“忽”是什么?就是片刻,高速度地一闪而过。“寿无金石固”和上一讲那个“人生非金石”是一样的感慨;“万岁”在这里指永恒;这里的“更”也要读“gēng”,和那个“四时更变化”的“更”一样,只不过这里“赓续”、“跟着”的,是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把一代又一代的人送走,送到死亡那里去;“度”就是超越。后面这两句是说,这种一批生者送一批死者的现象,是一个规律,管你是贤人也好,圣人也好,圣明的君主也好,伟大的统帅也好,都无法超越,所以说“贤圣莫能度”。何况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当然更不可能例外,今天还在上东门外飚车,明天就要到北邙山上去睡觉了。李太白也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旅”就是旅馆,万事万物来到天地之间,不过就像是到世界上来住了一趟旅馆一样。

汉代有一种风气,就是炼丹服药,求长生不老,就像我们现在到处都在宣传吃补药一样。神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时候的齐国,它的沿海地带经常能看到海市蜃楼现象,有时候那里面还有人物、车马在那里往来经过,人们就幻想那些人都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一定能够长寿。到了汉代,很多人都信这个神话,开始用各种方法去延长生命,叫“修仙术”,搞这种修仙术的就叫方士。这个风气很盛,淮南王刘安就招募了很多方士帮他炼药,结果一样药都没炼出来,不晓得咋个瞎戳戳搞出个豆腐来了,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豆腐。这个诗人经过前面那一番思考,想到这些事情其实都靠不住,所以他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这里“服”是服药,就是吃那些什么仙药;“食”是“食气”,就是练习高级的呼吸方法。道家说世界上有两种气,一种叫“沆”,一种叫“瀣”,用深呼吸就可以把它们吸进身体,起什么什么神奇的作用。诗人说那些东西都不可信。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个“被服”也是和上一讲那个“被服罗裳衣”一样的意思,“纨”和“素”都是很精美的丝织品。熟绢叫“纨”,生绢叫“素”,那时候就是最好的衣料。诗人最后的结论就是:与其那样去服食求仙,还不如多喝点好酒,多穿些好衣服,好好享受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