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放过我的人很多,你要不要先排队?”(第6/15页)

只是没带橡皮,没法擦除,不管再怎么勾勒、画面多么精细,那个铅笔的顿痕,始终都在。

挨过了广播、登机、起飞,机身趋于平稳,为了不打扰乘客休息,舱内终于熄灯。

灯灭的刹那,卫来长长吁了口气,觉得世界这才清静下来。

他打开机窗遮挡板,窗外并不是漆黑一团,相反的,是有些透亮的墨蓝色,有云,像被撕扯稀薄的棉絮。

飞机也是船,漂在另一种“海”里。

他耐心等了一会儿,眼睛适应了舱内的半明半暗。岑今睡着了,呼吸轻浅。她是雇主,付钱的人,有理由睡得四平八稳。

但保镖不行,有例行程序要做。

他解开安全扣,起身。

登机的时候,卫来观察过大部分的乘客,基本确认没问题。不过保险起见,还得再筛一遍。

他先去找头等舱空乘:“我去后舱找一位朋友,很快回来。但我女朋友刚做完手术,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有任何动静,请马上叫我。”

空乘微笑,语气中不无羡慕:“你对你女朋友真好。”

卫来也笑——能不好吗,她出了问题,他非但拿不到钱,连“王牌”的头衔都保不住。

他往后舱走,先看商务舱,然后经济舱。经济舱很大,没坐满,有些人还没睡,顶上开着夜读的小灯,乍一看,像野地里散落的萤火。

很快扫了个来回,没有异常,他准备原路返回,伸手去掀分隔舱帘时,脚边忽然轻轻一碰。

他低头看,是个滚来的小皮球,将止未歇,还在摆动。

昏暗的头排座位上,响起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Excuseme?”

卫来蹲下身子,把皮球掂在掌中,借着舷灯的条光,看清那个小小的身影。

咦,是候机时见过的,那个结小脏辫的黑人小姑娘。

她身边坐着的应该是她父亲,一直陷在沉思里,忽然被这动静拉回现实,有些茫然。卫来把小皮球递过去,小姑娘接了,父亲这才回过神来,跟他道谢。

同一时间,小姑娘递了什么过来:“谢谢帮我捡球。”

是颗橡皮糖。

一来一往,是生出交情的前奏,卫来不好掉头就走,接了糖,问她:“你从哪里来?”

“卡隆。”

“卡隆?”

那父亲听出他语气中的惊讶:“你是想到大屠杀了吧?

“我们卡隆没那么有名,不像塞拉利昂有钻石,刚果有黄金——现在知道卡隆的,都是因为‘四月之殇’。”

卫来想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四月之殇”指的是什么。

“你们把那次大屠杀叫作‘四月之殇’?”

“因为发生在四月,后来国内有个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四月之殇》,卖得很好,大家都这么叫了。”

借着昏暗的遮掩,互相看不清面目,难得卫来居然会对卡隆感兴趣,这给了那父亲倾诉的欲望。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恰好在外度假。但国内的很多亲友都罹难了。现在我们一家已经移民了,但每年这个时候会回去一趟——快到纪念日了。一想到这些,怎么都睡不着……”

“听说当时有一些国外的志愿者帮助你们?”

“是的,我们很感激。他们那个时候真是冒着生命危险——要知道,暴徒甚至枪杀了维和士兵。”

卫来记挂岑今那头,不便多聊,很快结束谈话。

回到座位,一切如常。空乘很尽职,一直守在岑今边上,看到卫来过来,低声跟他交接:“没什么事,她睡得很好。”

那就好。

卫来躺倒。出发以来,这一身骨头终于能切切实实舒展。他摸出屁股后兜里的记事本,在黑暗里哗啦啦快速翻动,纸页的味道在鼻子上方散飘。

今天写点什么好?

其实岑今人还行,作为雇主,对比自己经历过的那些脑满肠肥、张扬跋扈、有钱鼻孔朝天、拿刻毒当个性、要全世界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