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第4/5页)

这次,孔希友终于回答了:“自从有了衍圣公这个爵位可以继承,孔家的作风就已经让人看不起了。这不是受屈辱,是自招辱。”

孔佑皱眉:“北孔的事,和我们南孔有什么关系?”

孔希友道出孔佑不知道的事:“南孔不是没有接受过大元的册封,而是后续与北孔争夺正统的时候失败,让北孔继续承袭爵位而已。”

他自嘲道:“我们说我们将衍圣公让给了北孔,你还真相信?投降大元的孔家,和跟着宋朝难逃的孔家,你说他们会支持谁?”

孔佑脸色胀红:“这、这……我们孔家……孔圣人……”

孔希友打断道:“佑之,你要记住,衍圣公一家只能代表衍圣公一家,我们南孔一家也只能代表南孔,没有人可以代表孔圣人。”

孔佑双拳攥紧,抿着嘴不说话。

孔希友看着儿子难受的模样,心中也十分难受。

他年轻时候也曾痛苦,为何孔家读的书和做的事完全割裂。之后他就习惯了。

洪武皇帝居然登基五六年仍旧将孔家置之不理,虽未废除衍圣公的爵位,但也没有承认,只是偶尔去曲阜祭孔赏赐。世人已经猜测,这个洪武皇帝肯定不是一个尊孔的人。

许多文人在痛哭洪武皇帝对儒家不尊重,但也有更多的文人冷眼旁观。

南孔见到洪武皇帝没有承认衍圣公,以为自己有了机会,频频让朝中重臣上书,迎南孔回山东曲阜继任衍圣公的位置。

洪武皇帝却评价,“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孔希友坐在轿子上,闭上了双眼。

这四个字就像是刀子一样,剜着他的心。

但即使受到这样的侮辱,当洪武皇帝召见的时候,他立刻马不停蹄前来拜见。

北孔和曾经洪武皇帝想要联宗的朱子家还没机会拜见呢。南孔的族人都感到很荣幸。

他想,要是我心中的圣人道理也完全消失了就好了。

就不会痛了。

孔希友来到朱家后,还以为自己会继续遭遇冷眼。

他没想到,朱标已经在亭子中摆好了酒菜,没有与他严肃正经地谈事,直接邀请他入座。

“我并非想晾着你们这么久,只是在等山东的消息。”朱标开门见山道,“山东遭遇倭患,又遇天灾,田地荒芜。孔家以祭田名义吞并民田,又联合山东官绅上奏减免商税和海外贸易税,以赈济百姓……”

朱标讽刺地笑了笑,道:“皇上让人去山东给了他们一点教训,看他们会不会服软。”

孔希友藏在袖子里的双手不由颤抖,好不容易才让声音不颤抖:“他们、他们服软了吗?”

其实看到朱标的笑容,他就知道北孔完了,但他心中仍旧还存着最后一丝希望。

当朱标摇头的时候,孔希友和陪坐的孔佑皆手脚瘫软,脸色煞白。

朱标当做没看见,给他们酒杯中斟满酒:“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出自哪本书?”

孔希友深呼吸了几下,道:“《论语·为政》。”

朱标道:“推行井田制,是诸子百家哪个学派的主张?”

孔希友声音忍不住颤抖:“儒家。”

朱标沉默了许久,道:“吃菜吧。”

孔希友和孔佑哪能吃得进去?但朱标都命令了,他们只能食不知味,机械进食。

待朱标稍稍填饱一点肚子之后,放下筷子。

孔希友和孔佑也赶紧放下筷子。

朱标举起酒杯,和孔希友、孔佑说起元之前、特别是宋之前孔家出现的贤能之人。

世家大族有家族藏书,有家训教导,有教育阵容十分强大的族学,出能人的比例很高。

孔家这样的大家族,当然本应该不缺少贤能之人。

在元之前,孔氏族人有辅佐国政的,有为民请命的,有造福一方的,有死战报国的……历史长河,总会出现些令人敬佩的人,孔氏族人并非都是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