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去国外买粮补窟窿(第4/5页)

知道朱标说元朝在大越和麓川吃过瘪,元军被赶出了大越,麓川差点威胁到云南腹地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严重性。

虽然他们打赢了元朝,但绝对不会说元军弱;大越和麓川与元军作战的时候,更是元军的强盛时期,即使有主场便利,也可以看出他们绝对是硬茬子。

何况,他们面对元朝的时候会对华夏扩张,换成大明,难道他们就不会来了吗?

“他们肯定会来!”朱元璋咬牙切齿,“文英的担子很重啊!”

刘基疑惑:“那还卖他们武器?就算以后他们的武器得指望我们,但现在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敌人吧?”

朱标摇头:“首先,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他们不是敌人;然后,卖给他们武器,他们也不会用,我们肯定要派将士去指导……”

他话说了半截,道:“不要什么都让我来说,你们自己想。我卖武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看你们能想出多少好处。”

刘基哭笑不得:“标儿,你连你刘叔叔也一起教?”

朱元璋立刻道:“教你怎么了?我的标儿教过的文武大臣还少吗?我看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在国政上也就一般般,标儿应该再举办几期培训,把那些文臣也教了。”

朱标摇头:“书读得越多,就越自信,越难被别人改变。如刘叔叔这样能接受新思想的人是少数,所以不如继续教导将领。从一张白纸开始教,比在写满了字的纸张上涂画更容易。”

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刘基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朱标说得对。

朱标还有更让刘基不舒服的话没说。

读书人擅长站在道德层面攻讦违背自己利益和思想的人和事,朱标这手段既然是阴谋,自然谈不上道德;将领们就算互相攻讦也不会从道德入手,因为他们保家卫国开疆扩土都有杀人,这在传统道德观中是“有伤天和”,会遭到“横死”之类报应的。

不见史书中评价早逝的名将,多有史官“杀戮过重”的叹息?

朱标不想把时间花在和这些人扯道理上。对外的事本就和军队息息相关,现在勋贵实力还很强,洪武皇帝也能压制住勋贵,他可以直接获取勋贵的支持来行事。

“我就想看他们对标儿服气。”朱元璋叹气。

朱标失笑:“爹,有一句粗俗的话,叫屁股决定脑袋,意思是立场决定言论。不是谁有道理,就能说服谁。当对方已经预设了立场,再怎么辩论都没用,除非你能把人辩论死。打个比方,爹你爱看神仙戏。一出神仙戏,有的人爱看漂亮的女仙的婀娜身姿,有的人爱看神仙和神仙刀枪棍棒打得厉害,还有人爱品鉴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词。所以每一出戏,一定会有人喝彩,也一定会有人喝倒彩。”

朱标举了这个例子,朱元璋立刻明白了。

他叹气道:“我就爱看打得厉害,恨不得一场戏全是打架。演其他的时候,我就昏昏欲睡。”

朱标失笑:“正是如此。所以我才不花费那些多余的精力。爹,既然你来了,你帮我给皇上递折子,皇上采取我的建议的可能性更大。”

朱元璋一口答应:“好!”

刘基腹诽,朱国瑞的奏折等于朱元璋的圣旨,“采取的可能性”的确最大。

朱标叫学生们和下属们来,不仅仅是为了说服他们,顺带上课。第一次对外售卖废旧兵器,工作十分繁琐。朱标要将能用的人都用起来。

另外朱文正和李文忠都已经出兵,北直隶防卫空虚,特别是要防卫东北和高丽。学生们大多能领兵,此刻正是检验他们实习成果的时候。

朱标在分配任务的时候,让武力值顶尖的常葳带人在边境线附近游走,劝返商队和行人,有不听令者便就地格杀。他命令才出口一半,见常葳虽然立刻听令,但眼神中明显对这道命令有些抵触,不由心中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