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长期和短期的策略(第2/4页)

以前是匈奴,后来是突厥,现在变成鞑靼,以后是瓦剌……华夏农耕文明拥有得天独厚的孕育文明的自然环境,却也拥有其他文明所难以想象的“地狱模式”开局——在黄河长江流域上方,是最广袤的草原,能孕育出最强盛的游牧民族。

在战争上,农耕文明对比游牧文明有天然劣势。这劣势就是“千日做贼”和“千日防贼”。

游牧文明打一次仗,不仅能消耗贫苦牧民的人口,就算失败也贼不走空;农耕文明到了茫茫草原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打败了游牧骑兵,却一个子都捞不着——在打仗期间,牧民们赶着牛羊,运着草原贵族的金银珠宝,早就不知道躲哪去了。

大明打大元,本质上还是农耕文明打仗的那一套——攻城略地;当大元变成了蒙古,大明再和蒙古打仗,就成了守着家门阻挡盗贼,从只要打了胜仗就有收获,变成了眼睁睁看着别人消耗自己。

现在陈标要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

北平作为边防一线重镇,是完全抛弃汉化的草原部落首要劫掠目标。最迟明年,北平一入秋,就要开始备战。

陈标将北平严峻的形势一一道明之后,在场四位将领都坐在椅子上扶着额头愁眉苦脸。

常遇春道:“标儿,你将此事告知陛下了吗?”

陈标道:“当然,我前天就将折子送去了应天。陛下应该很快就能看到。”

朱文正大叫一声,吓了几人一跳:“不想了不想了,标儿,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陈标:“……你能不能别放弃思考?这么大的事,别推给我一个人!”

朱文正捂着耳朵:“我想不到。”

陈标嘴角微抽。

沉默了许久的陈英道:“标儿,我们不能在草原建城屯田吗?若是草原上都是如中原这样的城池田地,他们的骑兵便不能来去自如。”

朱文正立刻放下捂着耳朵的手,道:“这个好!”

李文忠皱眉:“我也这么想。但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法,历史中那么多明君贤臣都未做过,一定有我们想不到的困难。”

常遇春对屯田很擅长,立刻道:“可能是草原无法屯田。我从南屯到北,有的土地缺水少肥,勉强屯田,只会迅速变成荒漠,连草都长不出。”

陈标眼睛一亮,对常遇春竖起大拇指:“常叔叔真厉害,一下子就说出了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修建长城的人不知道,长城碰巧几乎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正好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半干旱区就算能种田,在如今科技条件下,产出也比不过投入,更别说荒漠化的问题。

其实北平屯田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户人家能够种的田的产出,稍稍风不调雨不顺,可能还填不饱他们的肚子。

陈英又道:“那不屯田,和他们一起放牧呢?”

朱文正再次拍着大腿道:“说得对啊!”

陈标点头:“这确实是解决办法之一。我们可以占据水草最丰茂的地方建立军事据点,将军屯改成军事屯田。但这仍旧有一个问题。”

陈英想了想,道:“是不是如果军屯能自给自足,就很容易屯兵自重的问题?”

陈标叹气:“对啊。其实你们三人都挤在北平,北平几乎是我们兄弟四人的一言堂,我心里都慌慌的。也幸亏我年纪小,否则皇上再信任我,朝中估计也会有人弹劾我拥兵自重,威胁皇位。啊,常叔叔,你别笑,我很认真!”

常遇春干咳了一声,让嘴角努力放平:“我没笑。标儿,你说得对。”

等标儿你长大了,确实会“威胁”皇位。

陈英道:“轮换将领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标道:“就算轮换将领,国土面积太大,也难以管理。其实解决草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科技,修建更平整且廉价的道路,发明比马车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你们能想到这里,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