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建国大明建元洪武(第2/8页)

季仁寿使眼色。

朱元璋还在晕。

季仁寿干咳。

朱元璋还没晕完。

李善长捏紧了笏板,走上前声如洪钟:“贺陛下登基!请陛下建元!”

朱元璋:“哦哦哦……咳。”

季先生的眼神有点可怕,好像想用他手中的笏板敲破我的头,这一定是错觉。季先生这么注重礼仪的人,怎么会以下犯上。

朱元璋在心中自欺欺人后起身,再拜天地。

“朕!朱元璋!祷告皇天后土!历代先祖!”

“自今日起!建国大明!建元,洪武!”

“咚!”“咚!”“咚!”……

一排大钟轮流敲响。

混乱和懵逼终归肃穆。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正月初四。比陈标所在时空的历史提前一年。

朱元璋于应天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至正二十七年成为洪武元年。

此时,朱元璋刚刚四十岁(虚岁)。

二十七岁被逼加入红巾军,不惑之年登基为帝,不过岁月十三载。

……

同一时间。

平江城内,张士诚坐在面向应天的高楼上,自饮自酌。

在他面前,放着行商从应天带来的报纸。报纸日期是在一月前,上面刊登着,朱元璋要在正月初四登基。

张士诚下令不让任何人来打扰他喝酒,但张士信作为张士诚最宠的弟弟,不在“任何人”之类。

张士信拎着一壶好酒,也来喝酒。

他喝酒的时候骂骂咧咧,说不明白为什么士林民心都在自己这边,却让朱元璋占了便宜。

他还骂,为什么朱元璋北伐那么顺利,让他们想出手捅朱元璋的后腰都没来得及。

张士诚淡淡道:“我们也是泥腿子。”

难得听宠溺他的大哥反驳,张士信骂人的嘴僵住。

张士诚又道:“来得及,我也不会出手。”

张士信乐了。

他放下酒杯,道:“大哥,你说这话别人信,我是你最亲的弟弟,你何必在我面前伪装。你可别说朱元璋攻打元朝是义举,你不该背刺他。你打韩宋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张士诚低头看着自己手中酒杯中的涟漪:“那不一样。”

张士信笑道:“是是是,那不一样,来,继续喝。”

张士诚道:“你继续喝吧,我不喝了,我去醒醒酒。你这坛子酒喝完,回去好好休息。朱元璋登基后,就该打我们了。”

张士信听着大哥婆婆妈妈的叮嘱,不耐烦地摆摆手:“好好好,是是是。”

张士诚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叹这个仍旧没多少危机感的弟弟,还是叹自己。

他走到楼下,拿起兵器,一招一式的挥舞。

他只是一个盐贩子,最初起兵的时候只有一把子力气,没有什么招式。

当他当了将领,手下有人有钱之后,才寻得人教导,把会伤身体、事倍功半的动作改掉,变成现在这样流畅的招式。

张士诚挥舞着手中长刀,心中不断回忆起过往一点一滴,想起了从北平送来的书信。

“吴王亲启。小子陈标,吴王可能听说过我。”

“文绉绉的话不说了,我也不是文绉绉的人。我占领北平之后,搜得元朝官员信件。原件不能给你,给你的临摹本,爱信不信。”……

“吴王曾是元朝比韩宋更大的心腹大患,所以他们在你那派的人最多。现在我的主公那里人也多了起来,张昶就是主使之一。”

“张昶主张严苛刑罚,对我主公歌功颂德,让我主公抓紧时间享乐,说享乐才是主公洗掉腿上的泥点,被士林接纳的办法。这一点是不是很耳熟?”……

“吴王曾是英雄,这世间最难过之事,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标并不为主公劝降吴王,仅希望最终与吴一战时,与大明对战的是曾经那个英雄张士诚。”……

“最后是不是该还说点什么(圆滚滚的简笔画小人挠头),嗯,感谢吴王曾经在高邮城的壮举。虽然吴王或许本意并不如此,但后来者不再认为大元不可战胜,能一直高举抗元旗帜,都肯定被吴王此举激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