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第3/8页)

陈文正、李保儿、陈英三人嘴唇翕动,都说不出话来。

他们三人是男子。

这个时代,很少有男子去考虑女子的感受。

他们三人也未曾考虑过除了亲娘和义母之外的女性感受。

但听了陈标的话,他们却感到了悲哀和难以置信。

因为陈标的话,让他们狠狠地共情了。

在他们跟随朱元璋起义之前,他们也是“不是人”中的一员。

……

田赋政策后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些都可以后面慢慢填补,先在扬州把田分了再说。

朱元璋这次难得奢侈地找了一块美玉,亲自刻了“朱元璋”三个大字,兴高采烈地给百姓的承包土地契约书盖章。

自从朱元璋公布“朱氏井田制”后,流民如潮水般涌入了扬州城。

朱元璋看着扬州城越来越热闹,乐呵呵对徐达道:“等明年,我给你们也分田,给将士们都分田!”

他家标儿说了,士兵家里也要有田,才能增加大家当兵的积极性。

为朱元璋而战?不!要为自家已经分得的田地而战,才能调动普通士兵的战斗意志啊!

朱元璋换位思考了一下。

要是他还没当将领,只是一个小兵。如果他的将领给他一家人分了田地,马氏带着标儿在他分得的田地里生活,他每次打仗肯定会拼命,以免夫人儿子失去田地饿死。

但朱元璋的下属们都愁眉苦脸。显然这群家伙已经提前占了不少地。

不过他们再愁眉苦脸,也没想过反叛朱元璋。

以他们的功劳,地肯定不会少分。大帅还说了,功勋田可以让儿孙们多继承一代,再加上用钱财购买,啊不,承包的田地,他们的子孙只要不太败家,就能一直富裕下去。

如果子孙家势中落,还有成丁田可以分,未来也有翻身的希望。

朱元璋属下将士们想明白之后,脸上恢复了笑意,纷纷拿着地图对朱元璋比划抢地。

朱元璋把这群将领们挨个揍了回去,让他们赶紧滚蛋,该练兵的练兵,该屯田的屯田。

宋濂和叶铮两个大文人,亲自到现场给领承包契约书的百姓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这个时代没有话筒,能出外授课的文人们肺活量都很大。

两个大文人的浩然正气气沉丹田,声如洪钟,把朱元璋都吓了一跳。

他和常遇春说:“宋先生和叶先生平时嗓门也这么大?比咱们叫阵的时候嗓门还大。”

常遇春道:“他们平时……平时声音很平和。”

朱元璋不相信:“真的?”

常遇春说谎道:“真的。”

其实他们平时吵架的嗓门特别大,但常遇春不敢说他们坏话。

宋濂和叶铮在大帅府门口那一阵阴阳怪气地针锋相对,让常遇春察觉到,叶铮说是回去拿护身符,其实是单独找朱大帅说了什么,博得了朱大帅的信任。

以朱大帅的充沛精力,估计拉着叶铮聊了一宿,并且强迫徐达不准睡觉陪着听。所以叶铮才会留宿徐达府,徐达的黑眼圈才会黑得像被人揍了似的。

更让常遇春惊恐的是,叶铮之后甚至出入陈府了!

连他都不准去的陈府!

叶铮究竟和朱大帅说了什么,突然就变成了朱大帅的心腹!

以常遇春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很难相信文人。除了李善长之外,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都是以在战场厮杀的武将为先。

因为常遇春对朱元璋太了解,连对叶铮的嫉妒心都提不起来了。

他只觉得,叶铮实在是过分恐怖。

之后宋濂奋起直追,踏破了几双鞋子,挨个走访军中曾经是农人的将士,并亲自走遍了扬州附近田地丈量土地,完善扬州分田事务。

朱大帅又开始偏向宋濂。

但很快,叶铮居然把扬州暂时能用的田赋和徭役细则拿了出来,并完善了朱元璋只在口头上所说的“青军劳动改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