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秋收和秋税(第2/8页)

如今的沈家还有以沈立林为首的人被重视已经是新朝以来最好的局势。

只要沈立林在,沈家就暂时不会倒下,至于太后那边沈家不少人也要因为新帝对太后的态度而逐渐疏远她。

哪怕是亲人也不能阻碍家族前进的脚步。

容铮并没有再提出让沈立林协助,她就点了郑钱的名字,郑钱刚开口答应,很快容铮又讲巡察卫给搬到收税监督环节上去了。

为了不使郑钱误会自己,容铮特地道:“巡察卫今年协助户部行事,明年再不会开先例,另外朕刚刚说了还要立几条新规,众卿们应该没有什么意见?”

户部侍郎就站出来提出了以前税规,并且每一条都给容铮列出来,让容铮第一次见识到古代的人形自走税务书的存在。

她立即对这中脑子明记的官员产生了兴趣,她还特地问户部侍郎道:“若是朕在田税上多加一个授租税,可否合理?”

户部侍郎则是道:“敢问陛下授租税可是各大户租聘农民相关的税务?”

容铮道:“但凡是拥有超过五十亩田地的大户,则按照农民人头税进行补充授租税。”

郑钱听后,他眼睛顿时一沉,但他没有敢说太多,因为身边有不少粮田的官员们都闻声色变起来了。

难怪陛下一大清早会因为万民书发火,现在凡事知道大燕田税内幕的人都很清楚,农民能有几个税交给朝廷,虽说是积少成多可以构成一大笔财富入库,可到底都是杯水车薪。

真正大头的是那些家里养着上百个丫鬟,坐拥千亩地的官宦之家,要么是旁支亲戚,要么就是当地地主。

这些都是能一个顶百个千个税的存在。

而如今陛下有揽钱的意向,她势必会在这些地方进行搜刮。

很快,郑钱和其他官员们在涉及自己的利益时,大家都纷纷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开头容铮特地提起燕太、祖、时期的均田制,到现在大燕均田制形同摆设,变成了租用制。而开国那天大燕就定下该地主人交田税而不是帮其中田的人。

如果农民拥有自己的田地,他自然得交田税,农民也交的心甘情愿,毕竟是自己的田地。

可若不是自己的田地却仍旧交这么多税,这就变成了一个财富分配不均,大燕却只能向穷人征税,不能向富人征税的两极化。

这就造成了农民欠收无粮的时候直接导致国库年收入的降低,拿着资源却不愿意上贡的却常年在享受,这在容铮看来是个极其明显的隐患,只要眼睛不傻大家都看的出来。

哪怕富人缴税,大燕的规定也是只负责和农民一样缴税,但能逃税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更何况现在没有当代那中大银行进行过户,即便过户,也仍旧有人出各自花样来逃税。所以说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只能用人来制人。

随即容铮特地设立了除在任的官吏外,还有白身读书人外,其他一律按照临时的新税法缴税。

甚至连丫鬟的人头税都加入其中了。

此举顿时在整个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当然这还只是小小的震动,下阶级的人却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地动。

朝廷内的有官员极力在这个时候阻止容铮这么做,都被她轻飘飘一句:“今年只是试验一下,无伤大雅,这位爱卿何必着急?莫不是你家有很多的田?那不用怕,你如今在任那税就不用缴纳,甚至朝廷还得在你告老还乡的时候补贴你。”

之后容铮又出一系列的养老补贴,尤其是对顺利告老还乡的官员进行补贴,至于抄家的那些自然是没有了。

这些官员听见陛下言语间有想调查自己的意思,他当场也闭嘴了。

等散朝后,百官们一个个在自己的小圈子大酒楼聚集了起来,他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陛下此举无疑是温水煮青蛙,她真当我们看不见她背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