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3/8页)

“因为那三个人的死亡推定时间是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刚好是剧场小屋的火灾就快要被扑灭,开始进行现场搜证的时候。在那之前我才刚和鬼无濑警部去过御笼堂,看到他正在诵经。也就是说,他有非常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那、那又怎么样……”

“而且那个蟾蜍油放在哪个罐子里的问题,套在乡木靖美先生身上也是完全说得通的。”

“那么揖取将夫不也一样吗?不对,他想要抢夺乎山金矿的动机还比较强烈呢。重点是我堂弟完全没有任何动机犯下这么恐怖的连续杀人案不是吗?”

“有,他的动机非常明确。”

“什么动机?”

“当然是报仇啊!”

“…………”

“他在来到这个人间的时候,就不被父母亲所爱。不仅如此,他的成长过程也一直笼罩在三位兄长的暴力阴影下。而且周遭的人动不动就要求他,做为乡木家的男人,绝对不可以做出让家门蒙羞的行为,那等于是抹杀掉他本人的人格,要求他不管是在肉体还是精神上都成为一个与他本性不符的人。在这种极端受到压抑的环境下长大的人,通常都有把愤怒累积在心里的倾向。只不过,如果有什么导火线,引爆了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愤怒,那么就有可能激发出非常强大的反作用力,有时候连本人也无法控制。而那种导火线通常都是出现在本人觉得自己受到不人道的对待时。”

“什么样不人道的对待……”

“当然是他在乎山上的那栋房子里,受到锻炭家的人那种毫不留情的愚弄。我猜恐怕在他请祖母把奥户的传说寄给他的时候,就已经从六壶之穴的传说注意到集体失踪的机关了。”

“可、可是,只不过是被锻炭家的人给骗了,有必要杀人吗……”

“如果他是在其他的情况下被骗,应该也不至于愤怒到这个地步吧!问题是当时正好是在成人参拜的过程中。那个仪式对他来说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失败之后又为他带来多么大的绝望?而且绝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那个现象,所以当他知道锻炭家的人在那个现象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时,那股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愤怒是如何在他的心里掀起滔天巨浪?你应该比我更能够理解不是吗?”

“…………”

“只不过,一开始他或许并没有想到要杀人,甚至是演变成连续杀人案也说不定。”

“什么……”

“因为他并没有一次把六地藏菩萨的前挂全部偷走,一开始他只拿走白地藏菩萨的前挂,我想他一定是在乎山上的那栋房子里跟立治先生见面的时候,告诉他自己已经看穿他们的把戏了,希望他能够给自己一个道歉而已。”

“咦……”

“可是立治不但拒绝道歉,还嘲笑了他。”

“…………”

“那一瞬间,他才下定决心要把锻炭家的人全部杀光。”

“…………”

“至于为什么只有立春小弟逃过一劫呢?凶手在锻炭家一面唱着六地藏菩萨的童谣,一面追杀立春小弟的时候,在唱完‘接下来的六个地藏菩萨,一个接着一个地消失了,剩下来的会是谁呢?’之后,还丢下一句‘山魔’。也就是说,凶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把最后活下来的立春小弟称为山魔,也就是在告诉他,自己已经全部知道了,这一连串的命案都是为了要向你们报仇……当然,这也是为了要把模仿六地藏菩萨的连续杀人事件画下句点的最后一项表演。”

“开、开什么玩笑……哪有人……会做那种事……”

“对于靖美先生来说,六地藏菩萨的童谣是指引他的复仇行动能够完美执行到最后的指针。”

“可、可是我堂弟案发当时有不在场证明啊……”

“那是你一人分饰两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