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智慧与响应(第3/3页)

这话让刘基说出来,李善长信十分,叫淮西的人说出来,李善长能信五分,即使是浙东一派的人来了,他也可以信三分,但是汪广洋……

他说了,李善长不好不做反应,装着笑了,收下祝福,目送着他出去。

等到汪广洋离开,陈氏从屏风后面轻手轻脚地出来,接过李善长手里的文书,举起来放在蜡烛上,引燃后走到炭盆边。

火苗舔舐着上好的宣纸,纸边卷起来,变得焦黄发黑,很快化作一团灰烬落在盆里。

“老爷,是什么事?”

李善长摇了摇头,搂住陈氏的肩膀:“没什么大事,让他们闹吧,夫人,我们去睡觉,再等等,再等等咱们也和刘基一样,回老家去,有天有地,做个富家翁。”

不知是不是站位的关系,烛火跳跃的光芒正好扫在李善长脸上,使他的五官变得模糊,一大块阴影罩在侧颊,陈氏不禁升起一种可怖的担忧感,但感受到丈夫的手上传来的温度后,勉强将这情绪压下去,笑着陪他进了卧房。

到了她这个年纪,能从生活中学到很多教训,其中一条就是,事情要来,是挡不住的。

“丞相是这么说的?”杨宪露出兴奋的笑容,“他说自己病得很重,有心无力?”

汪广洋一晚上跑来跑去的表忠心,此刻累得不行,坐在椅上不愿起来,点头道:“丞相是这样说的。”

“好,好。”杨宪在屋里转了两圈,脸上才回复平日的表情,“丞相既然这么说了,我们便再无顾虑,汪大人,放开膀子干吧,明日我便叫些御史来,先从浙江开始查起!”

汪广洋照例附和,他不关心这些。少做少错,多做多错,这才是他信奉的哲理。

等到第二日,杨宪安排好一切,正要上报朱元璋时,一个对大多数人都不起眼的消息传进他的耳朵。

他侧头问着书办:“外面传言说袁凯的病好了?”

“回大人的话。听说袁夫人领他去拜了拜城隍庙,然后便好了,大家说是城隍爷显灵。”书办小心翼翼地说着,“大人可能不知道,城外那个庙,这几年确实十分灵验。”

灵不灵验,杨宪比他清楚得多,闻言思索片刻道:“你去附近的值房给我借点墨水来。”

那书办伺候杨宪的时间也算久,人很机灵,立刻跑到最近的值房里,抬出杨宪的名号借了笔墨,亲自调好蘸好,用手护着,返回到院中,弯下腰递给杨宪后并不起身,保持着姿势充当一张桌子。

杨宪翻开写好的奏本,将其放在书办背上,蘸着墨水,提起手腕,工工整整的在名单后面补上了袁凯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