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7页)

陆长风本来就不是一个会乱想猜忌的人,也有出于对于她的信任。

所以这件事,他并不是很在意。

苏娉吃了两口,蛋黄没吃,留在旁边。

不管是水煮蛋还是煎蛋,她都觉得蛋黄太噎了,不是很爱吃。

如果哥哥在旁边,她会提前把蛋黄分出来给哥哥,他在的时候也会把蛋黄夹到他碗里。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小口小口就着水或者汤慢慢吃完。

陆长风就在桌子对面看着她吃,男人穿着笔挺的军装,眉眼间没有平时的懒散,狭长的凤眼锋芒尽露。

凌厉突起的喉结就像是冰冷的刀尖,带着禁欲的疏淡。

他这个人有太多面,正经起来太正经,不正经起来也痞里痞气,有时候甚至像个小孩跟人拌嘴,争个高低。

苏娉说不上来自己喜欢他哪一面,大概是每一面都喜欢。

有一件事陆长风想了下,还是跟她说:“还记得过完年,我们年初二到东城,年初三回部队吗?”

苏娉点头,咬着菜心:“怎么了?”

“咱哥,按理来说跟我一样,年初四或者年初五归队,他确实也没有延迟。”

“不过他年初二就已经离开北城,去了西南。”

这件事也是今天和沈青雪无意间提起才知道,沈青雪和他们不是一个兵团的,对于他哥的归队时间并不明确。

而陆长风和苏娉早先都以为沈元白是年初四才从北城过来,年初五到军区。

“西南?”苏娉明悟:“也就是说哥哥初二坐火车,初三晚上到西南,初四又重新在西南坐车到东城。”

这中间几乎没有停歇。

“差不多是这样,”陆长风提醒她:“之前你二哥说过,那位谢家的姑娘,在西南。”

谢家因为被打为右倾机会主义,谢师长和谢夫人去了农场改造,谢家大哥驻守边远海岛,谢子衿带着弟弟回了老家。

如果谢家老家的人还不错,姐弟俩倒是还能过下去,如果谢家捧高踩低,这姐弟俩的日子可见一斑。

一个年岁不大的姑娘带着幼弟,去了乡下只有被欺负的份。

从谢子衿为了不牵连与自家交好的叔婶朋友毅然决然断了联系这一点来看,她性格刚烈,受了委屈定是难以下咽的。

但是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还带着一个弟弟,没有父母的庇佑,在鲜少踏足的陌生老家,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陆长风估计,沈元白多半是放心不下的。

他能想到的苏娉也能想到,从苏家老太太对她的态度,她就知道,这位谢家姐姐处境恐怕也不会太好,特别还是一个待嫁的年龄。

见她放下筷子,眉心紧皱,陆长风拿过她搁置的筷子,夹起蛋黄塞到嘴里,含糊不清道:“别担心,大哥在西南军区,我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帮忙注意一下。”

陆老大还是很靠谱的,陆家人脉广,看顾一个人也不用亲自去。

“主要是我们和谢家没有交集,不好出面,而且也不好没跟你哥打招呼就擅自行动,所以只能在她有危险的时候才能出面。”

平时粮食短缺或者别的,就帮不上忙了。

“而且我觉得,你哥应该也是做了安排的。”陆长风说。

沈元白这个人看起来笑眯眯的,很温和,实则城府很深,像他们这种能统筹全局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长,一般都是运筹帷幄的人物。

他们能想到的,沈元白只会更早筹划。

沈家应该是有些人脉在,还有沈元白自身也有不少战友在各地,看顾一个人这点小事并不是什么麻烦事。

苏娉放下心来,“那就好。”

她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谢家姐姐很好奇,同时也佩服她的干脆果断,在那么危急的时刻,还能顾及昔日好友。

这种清醒冷静她很欣赏。

因为牵及到大哥,更是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