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8页)

只是他们相处的时间久了,翰林发现六阿哥是真的喜欢修书,这才释然了,跟永瑢渐渐熟悉,更是相处融洽了许多。

永瑢自然能感觉到翰林们的变化,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其实跟翰林想的一样,他就是希望能够离开权力中心,不给沐瑶添麻烦了。

加上永瑢也喜欢修书,索性就早早说出来,免得惹来不必要的纷争。

索性如今的永瑢确实清净了许多,以前还有人因为沐瑶的关系跟他攀关系交好,现在就少多了。

毕竟永瑢以后就是个修书的,哪怕在乾隆面前依旧受宠,却远离权力中心,交好后也没什么用,就表面上还客客气气,关系不错就足够了,没必要多费心思。

所以永瑢也能过上平静的日子,爱干啥就干啥,过得是轻松自在。

这一点永瑢也跟沐瑶提起,沐瑶却是很赞成的。

她看得出永瑢并不是真的担心自己威胁到永琏这个继承人,而是确实很怕麻烦。

与其被这些喜欢脑补的人接近,影响生活的质量,还不如直接找个安静的差事把这些人打发掉了。

加上这个差事永瑢又是喜欢的,并不影响。

他又是深思熟虑过,为了这个喜欢的工作努力,不是一时冲动或者一拍脑袋的决定。

见永瑢在翰林院那边过得如鱼得水,沐瑶就更没什么好反对的了。

永瑢今儿提起的,就是他去翰林院的藏书阁,经常会遇到乾隆的一位十分重用的议政大臣刘统勋。

刘统勋也是个能人,雍正二年的进士,做过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然后被提拔为军机大臣。

可以说他是个全才,性子清廉正直,又敢于直谏,还不是那种直愣子一样的御史,有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认真规劝,却又熟悉乾隆的性子,能够让乾隆听得进去。

说话委婉,摸清楚帝王的心思,为他着想,而不是一个劲跟乾隆对着干。

而且他的谏言都是有的放矢,全都说到点子上解决问题,很得乾隆喜欢。

尤其刘统勋在吏治、军事,甚至治河上都有功绩,是个相当不可得的人才了。

如今他为官快四十年了,依旧很喜欢去藏书阁看书。

刘统勋年纪不小,却是活到老学到老,偶尔跟永瑢遇上,还会指点一二,深入浅出,结合自己任职上的一些真实案例,让永瑢能明白得更深。

两人偶遇几次,渐渐成了忘年交,永瑢提起刘统勋的时候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可以说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了。

刘统勋不吝啬教导,两人还会一起讨论一二,争个面红耳赤。

回头两人又一起分享最近看的书,或是看过好几遍依旧喜欢的书,交换来看,再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反正刘统勋让永瑢更喜欢往藏书阁跑了,每次来沐瑶这边,永瑢嘴里谈的最多的也是跟刘统勋交换看的书,或是今儿两人深入探讨的问题,叫永瑢乐在其中,忍不住在沐瑶面前提上几句。

但是今天就很反常,永瑢一直没提起刘统勋,还皱着眉头。

沐瑶就好奇道:“这是怎么了,你这是跟刘大人吵架了?”

永瑢摇摇头道:“刘大人脾气好,我们哪里会吵架,只是偶尔争论一二罢了。”

争论之后,两人就跟平常一样,也不会觉得没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难受,反而会琢磨着怎么给出更有力更有说服力的说法而已。

沐瑶就纳闷了:“既然不是吵架,今儿你没提起刘大人,倒是稀奇了。”

永瑢看着她,吞吞吐吐问道:“额娘说这世上会有一种药,能在心绞痛的时候救人吗?”

沐瑶有些疑惑永瑢忽然问起这事来,却笃定道:“这自然是有的。”

速效救心丸不就是了?

不过如今仿佛还没有这个,她也就不确定了,把钱三七请了过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