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8页)

如今多了个新来的和珅,又燃起了他的希望来。

尤其和珅年轻,估计更容易受不住诱惑。

学政先是因为讲经的关系,每一场几乎都去给和珅捧场,一来二去就熟悉了,两人的年纪相当,私下就成了好友,经常互相串门子。

永瑢说道:“起初这学政提出来的时候,和珅是断然拒绝了。只是这人层层加码,钱是越加越多,而且后来还送了一块翡翠玉牌,和珅就心动了。”

他很难不心动,毕竟和珅一门心思想要往上走,就准备往上打点了。

但是和珅的出身就让他手头没什么银钱,想打点都拿不出什么正经的东西来。

乾隆喜欢翡翠,所以送礼排名第一的,自然是翡翠的东西了。

这个学政手里头的翡翠玉牌是上一辈留下来的,水头极好,是难得的极品。

如今最好的翡翠都在宫里头,宫外能找到这样成色的翡翠玉牌实在难得,和珅一看见就有点走不动路了。

学政一看有戏,于是循循诱导,又再三保证除了他之外,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个玉牌,更不会叫和珅为难。

他送这个东西,走和珅这边的关系,其实也没打算真的让和珅直接用祭酒的名义把自己推选上来。

这样一来,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学政是私下给了好处,才被和珅提拔的。

如此,学政在国子监哪怕晋升了,估计很快就要被其他人上折子给乾隆,助教的椅子都没坐热就要给撸下去了。

所以学政的意思只是让和珅在乾隆面前美言两句,让这个可能增加就好了,并不需要和珅保证一定让自己成为助教。

沐瑶听着感觉这学政很会做人啊,不要求和珅保证做好,但是又愿意给甜头,尤其给了玉牌,就给了和珅一个打点上峰的机会。

给了好处又不要求什么都做到,这么好的乙方去哪里找?

和珅不心动才怪,收下好处又不用做保证,不收才是傻子了。

永瑢就道:“和珅拒绝了两次,第三次就还是点头同意了。恰逢一位助教年纪大了,染了风寒病得厉害,就要从底下提拔一个人上来。和珅上的折子写了两个人选,一个是这位学政,另外一个也是颇有才华很得先生们喜欢的学录。”

沐瑶就好奇道:“和珅如此谨慎,没有只提一个人,而是选了两个人。而且两人从资历到才学,估计都是没问题,都有资格当这个助教的,那么究竟谁发现的问题?”和珅虽然收下好处,却不是真的只推举学政一个人,而且两人的才学和资历都差不多,最后选谁就跟他没关系,和珅也算是收了好处就把事情做到了。

永瑢扯了扯嘴角,嘲讽一笑:“还能怎么发现的,是从这个学政身上发现的。他等了好几年,终于空出一个助教的位子来,哪里甘心真的听天由命呢?”

“他跟和珅说不用保证,转头又给另外一个监丞送礼了,希望监丞能够推举自己。这个学政还是很小心的,趁着监丞年迈的母亲生病,需要百年人参,作为同僚特意去探望,在礼物里藏了一份百年人参。”

监丞性子再正直,手里头就算有钱都买不到的百年人参,还能救回母亲,自然没拒绝这个人参,却也坚持要给钱。

学政当然不乐意,跟监丞说的也是和珅哪一套,假惺惺说只要推举就行了,不用保证。

监丞犹豫一下就答应了,而且做的跟和珅一样谨慎,也推选了两个人。

学政和学录原本就分别是两个人,去掉这个关系户的学政,就余下三个人,当中最出色的,还是那位学录了。

于是在和珅和监丞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人推举的人是一模一样。

这就让乾隆看过有些惊讶,如果说其中一个人一样,倒没什么,两个人选的都一样,这就有点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