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8页)

比如主家出手十分阔绰,给心腹赏了不少好东西,是庄子的出息,还是金银珠宝,又或者赏了宅子——如果是大臣,那么这赏人的钱是多是少,出格了的话,这么大笔钱又是从何而来?

这些消息看着不显眼,汇聚起来放在帝王的桌案上却不一样。

苏嘉凤也没想到自家二弟居然如此大胆,竟然谋划这么一个消息网的事,看样子他还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不过苏召南私下跟苏嘉凤谈过,后者明白,苏鸣凤这么做也是为了宫里的妹妹。

如今苏家能起来,却是因为沐瑶被帝王宠爱,又几次立功之事。

等哪天帝王的宠爱不在,沐瑶年纪也大了,年老色衰,帝王有了新的宠妃,这个宠妃会不会对苏家不利?

到时候帝王要不站在沐瑶这边,是不是会任由别人来磋磨苏家,欺负沐瑶了?

光是想想,苏嘉凤拳头就硬了,一门心思开始帮着搜罗消息。

他不如苏鸣凤的脑子来得灵活,却胜在性子沉稳,认定的事就一定会办得妥帖。

苏嘉凤不适合做开拓者,却很适合做守成人。

所以苏鸣凤很放心把第一次搜罗消息的事,交给这位大哥去做。

苏嘉凤也没让二弟失望,很快从包间的一些人当中,敏锐察觉到最近京城的紧张。

这来源于上三旗,因为可善的背叛,让乾隆怒火滔天,简直是翻天覆地要把所有人都查了一遍。

粘杆处忙得脚不沾地,上三旗的人数实在太多了。

而且他们未必有可善和身后家族那么胆大,但是说每个人手里头都是一干二净,那就是个笑话了。

偷偷摸摸弄点好处放进自己的口袋,这种小事还是有的。

当然数目也不多,积累起来放在宫里也不算庞大,但是宫外的百姓也能舒舒服服过上一两年了。

而且光是查这个数目,就要颇费时间。

这叫乾隆心里十分憋闷,恨不能把这些人全部换掉。

然而换了,过几年估计也会变成如今这样,叫他头都大了。

尤其人数太多,粘杆处的人手不够,查起来也麻烦,这时候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乾隆接到苏家送来的消息十分意外。

苏家整理出一份消息,都是关于这些上三旗的人。

他们兜里有钱,自然会去苏家食肆花费。

正巧苏嘉凤帮着送甜品的时候,经过包间的时候,隐约听见上三旗的字眼,脚步一顿,让小二们留意,把他们说的话记下来。

来的两人是好友,自然没在外边说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提起自家的田地来。

苏嘉凤听了一会,才发现这些为皇宫服务的人究竟多有钱。

他们一人就三百亩良田,虽然不在京城附近,要远一些,却也足够让人震惊了。

当然上三旗的人很小心,没有把三百亩田地全圈起来,而是挂在一些人的名下。

这些人有些是外头采买的奴仆,有些是身边人放了卖身契出去帮忙打理田地的。

不管如何,这些田地不管是租还是雇人来种,产出都是他们的。

两人还提起最近的花魁是谁,又砸了多少银两才见得花魁一面,过上一晚更是要多砸钱了。

他们抱怨见花魁一面实在太花钱,还要给花魁送礼物,不然老鸨的脸色就不好看了虽说是抱怨,语气里却带着一点炫耀的意思,通通都被苏嘉凤记录下来。

这些他都没添上别的,只把听见的记下,其他交给乾隆派人查就是了。

给了线索,底下人查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乾隆盯着苏家递来的消息好一会儿,才对身边的李玉笑着说道:“看来苏家还是上进的,没想着依靠纯妃的裙带关系胡闹。”

这样的人家不要太多,因为家里有女儿在宫里得宠,就在外边打着宠妃娘家的旗号到处胡作非为。

很多帝王看在宠妃的面子上就帮忙收拾一下烂摊子,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情分也就消磨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