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3/4页)

没通过乡试,皇上赐他们举人头衔。会试落榜,皇上又破例给他们进士头衔。

这样岂不是坏了科举取士的规矩?

两度破格让一些举子想不通,也让部分朝臣想不通。

朝臣们瞧不懂的不是康熙的破例行为,而不懂熊赐履等一众考官怎么想的?

皇上特赐了三个举人头衔,三人一起参加今年的会试,考官们居然一个都没给通过,这不是把康熙的脸给放在地上踩吗!

康熙破格赐予何焯三人进士头衔之际,立刻调取他们的试卷,把复制版张贴在国子监之侧的墙头公示给众人。

几份答卷引起举人、贡生等读书人围观,随后议论纷纷。

十天之后,京城内基本达成了共识,这样的答卷不敢说进入前十名,但入榜绝对没问题。

那说明了皇帝不是恣意妄为按照喜恶定成绩,而是何焯三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不忍他们被埋没。

压力就给到了熊赐履等考官一边。

既然何焯三位考生有才学,也颇得皇上看中,为什么在考官们批卷时让他们全都落榜呢?

这种行为岂不是与皇上对着干?

一些朝臣看不懂了,熊赐履等南党一众是觉得索额图、明珠等不在朝中了,日子太平地想要找些事情做吗?

哪怕何焯与南党里的几位有仇怨,那么也不至于让其他两人也都落榜吧?好歹留一个,给皇上些面子。

这下好了,主考官批出不及格,但康熙反手来一回特招取士。

随后的殿试是皇上阅卷,结果不言而喻,何焯三人被录取了。何焯被安排了距离康熙很近的差事,南书房兼武英殿编修。

酒楼内,保泰与胤禟两个人在雅间喝茶。

包厢里听不到外面的议论声,但也能猜到这群考生凑在一起会议论些什么。

“要我说,还是八贝勒慧眼识人。早在何焯去年进京时,就看出了他必有作为,还与我阿玛也提过此人的学问不错。”

保泰夸赞着,而他的阿玛正是裕亲王福全。福全是康熙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顺治帝的第二子。

按照亲戚关系论,保泰该称呼皇阿哥们为堂兄弟。

他与胤禩却没有太过亲近,哪怕是背后提及,还是称呼其八贝勒。但对于比他小一岁的胤禟又是不同,两人从小一起招狗逗猫。

保泰瞧着胤禟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直接问:“九弟,你今个儿是怎么了?是有什么烦心事,说出来一起解决。”

“没事,昨晚睡得晚了些。”

胤禟避而不谈,他要怎么说出门喝茶前正好收到消息,去年秋冬的海上遭遇有后续了。

去年十一月,考察队匆忙离开无人岛,经过琉球国入大清的福州闽海关。

为了求证无人岛是否真的会有火山爆发,给琉球国的商人留了一笔打听消息的钱,如果新动态让人把消息递来京城。

时隔五六个月,有信从琉球来。

上面写得清楚,去年冬天,无人岛一带有过火山喷发迹象。

浓烟遮天,地动海啸。至于岛屿上的情况如何,为了安全考虑,没有船只靠近,不知道近况。

原来真的差点被阎王抓走!

胤禟立刻将这则消息抄送去北郊庄子让四哥知晓。更不免庆幸当时四哥当机立断,否则这会都是黄土一抔了。

出行东瀛是秘密行动,哪怕保泰已经是裕亲王府的世子,却还是没资格知道这些秘密。

此刻,听保泰说起何焯之辈,也没产生什么兴趣。这感觉就是经历了生死刺激,对新鲜事的阈值被拔高了。

其实对八哥看中何焯一事早有耳闻。会试前,八哥还陪何焯去买了笔墨,就是在胤禟自己开的店里,掌柜岂能不上报。

这些不重要了,至少没有思考下次如何安全出海重要。

既然出海有危险,是不是以后不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