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2/4页)

尽管让人掌握技能的过程很糟心,但也算考虑周全。把练习地点选在树林深处,明白这种事不能被外人见到。

至于别的,还有没有想对武拂衣说的?

胤禛默默腹诽,老鬼竟然敢叫他阿四。

这称呼太过随性,还不如他给狗子起名百福有美好寓意。没有当场反驳,因为几乎能预料到会被怼一句贱名好养活。

幸而,自己也不逞多让,把老鬼这称呼早早贴在武拂衣头上。半斤对八两,不亏。

**

**

北郊庄子内,拆钟拆得如火如荼。

武拂衣选了三座自鸣钟,在一个月中将它们拆了又装回去。

然后,捎了一口钟回府,让茉雅琪、弘晖与弘昐也参与到拆钟活动,这可比积木玩具有挑战多了。

两岁的弘昀尚且不合适这种游戏,主要是避免他不懂事,误食了自鸣钟的零件。

三岁启蒙进学,今年是弘昀最后的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还会懵懂地瞧着娘亲念叽里呱啦的语言。

李氏捧着英吉利文书籍,日常诵读文章。为了模拟抽背场景,她需要一个听众。

当着侍女、嬷嬷的面前念,总不能视若无物,只好让无知的小儿子帮着串个场。

说起英吉利文,去年学了一年。

原定春节搞测验,但四爷直到正月十三才赶回府。回府晚了,测试却没拖延太久,在正月末搞了一场学业小考。

李氏考英吉利文,宋氏考农学,三个孩子考的科目更多。听说福晋明年也得下考场做佛经翻译。

考试结果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出来。

李氏打听过了,她与宋氏都没让四爷满意,成绩平平有待精进。

三个孩子倒是四爷的褒奖,说是之后会带他们去京郊山林踏青赏景。

至于她与宋氏,若是要想去寺庙上香,也能与福晋报备后带齐侍卫就出发。

在此之前要做一件事,府内所有人不论什么身份都要把牛痘给种上。二月里,轮流种,年纪最小的弘昐也不例外。

经过一年半载的推广,京城内几乎无人不知牛痘能防治天花,至今接种的老弱妇孺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李氏也打消了曾经有过的顾虑,她愿意去接种,也愿意让弘昐尽快种痘。

等种了痘就能上香,只是还没想好向佛祖祈求保佑的内容。

是让四爷把测验要求减低一些,还是请求让她的脑子更好用一些?

但脑子再好也有读不了的课程。

这就要说最可怜还是武侧福晋。

得到确切消息,武氏被要求学的是拆卸自鸣钟之类的格物数理。

初级教程,孩子们是都要读的。

向弘昐把书借来瞧了瞧,那课程简直就是天书。

如果说努力去背诵洋文仍有学懂的可能,数理格物真像是天方夜谭,对它完全没辙。

有对比,有快乐。

李氏不再抱怨四爷的教学安排了,唯恐被要求换一门课程。

她算是轻松的,隔壁宋氏学农书,迟早还要下地抡锄头,想一想竟是同情对方起来了。

雍郡王府内,学习氛围正浓。

京城中,也不逞多让。

待到三月春闱,天下举人齐聚来此。

各大书坊、笔墨纸砚铺子都热闹起来,三年一次客流量高峰又来了。

这一波热闹要持续两个月。

三月会试,成绩一出,紧接着四月殿试。殿试之后,皇上会从榜上有名者中选取合适人才,授予官职与安排差事。

今年,有一个人出名了。

不是因为考中榜首,而是因为破格录取。

“陈兄,你听说了吗?何焯那厮……”

“嘘!高兄,这事可不兴议论,何焯、王灏、蒋廷锡都是圣上钦点的进士,俱是学问优长。其实说句实话,你我也读过何焯的文章,写得也着实不错。”①

“哎!话是如此,但……”

但文章不错,名落孙山的学子岂止一个两个,凭什么何焯三人竟然两次被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