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泄露(第3/6页)

王氏一听,可不就是这道理,连忙跟着道:“文哥儿课业要紧,可不能误了他,老大媳妇你就在家罢!”

“老伯,奶奶,不如我们家也去买头牛来吧,闲时架个牛车拉拉货,农忙了不止能自家用,还可租出去赚两文钱哩!”江春将半年前就在考虑的事情提了出来。

无论任何时代,交通工具的改进都是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后世的“要想富,先修路”说得就是这道理。

只不过,“买买撒,这牛可不便宜,整个王家箐也只村长家有一头哩,这买下来得十几两银钱呢。”王氏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这年头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封建社会都是立法保护的,除非病死摔伤,不然可是不能随意宰杀的,这买卖的自然也就不多了。

众人皆在感慨牛价贵了,江老伯却在沉思。其实并非江春“金手指”粗大,啥都能第一个想到。买牛这件事江老伯是早就想过了的,但因着银钱攒起来不容易,而这活物牲口最是不好养的,养不好血本无归是常事,他也犹豫着不敢下手。现今大孙女一说,倒是又触发了他那根“买牛”的神经了。

况且江春说得也有道理,这牛买来了只消日日草料喂着,闲了拉人拉货都能挣几文,忙了也是个好帮手,不会白养活的。

于是,江老伯狠狠心,“买!”

“明日赶集我们父子几个先去瞧瞧,买不买看了再说,你两个(指江全与江兴)先不忙去做工。”江老伯一锤定音,儿几个自是应了。

“咚咚咚”“啪啪啪”这般重的敲门声在夜里响起来,将众人吓得一跳,兄弟三个与江老伯对视一眼,皆警惕起来,实在是江大玉的事儿闹得江家人神经敏感了。屋后那新得的小土狗也“汪汪汪”叫起来,众人愈发有些心惊。

事实证明,江家人这次神经敏感是对了的。

江老大走去开门,二叔三叔两个尾随其后,还没从新屋走到院门呢,木门又被拍响,还夹杂着几声不甚友好的“开门开门”叫唤声,貌似还不止一两人,众人神经更加绷紧了。

随着“咯吱”一声门开,外头火光隐隐,只见十几个村人打着火把站门口,为首的是村长与一壮汉,看样子是外村的。

江老大还来不及开口呢,村长一手捻着胡须,一手指着江家新屋道:“喏,这就是你们要找的江大年家。”

原来是村长领来的这群外村人。

江老伯被村长点到了名,急忙出来一瞧,见这多人,堵在门口,先自不爽了两分:“几位来我江家门口是作甚?”

“好你个江大年,还有脸问我们作甚?我几个是前头海子村的。”那壮汉开口就呛人,来者不善。

江老伯亦是奇怪,他海子村的与自己家隔着前头那座山嘞,自家人都几年未到他们村去过了,这大晚上的一窝子人找上门来是为何事。

那村人见江老伯还兀自“装蒜”,气哼哼道:“怎地江大年,你断了我海子村的财路反倒不认账了?这光天化日之下想要赖掉可是没门儿的!”

“万三你莫说断我海子村财路了,他这哪是断财路,明明是端财窝!我海子村世世代代的财窝都被他江家端走了!瞧瞧他家这独一份的青砖大瓦房,再想想我们那一下雨就得塌的茅草屋,他们住得安心吗?”后头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眼珠骨碌碌转着,挑出这番话来。

果然,后头村人被这话一激,全都叫嚣着“缺了大德的江家”“端了我们财窝”“坑死人啦”的话,一时村里鸡鸣狗吠起来。已有几户人家披着毯子被窝的出来看热闹了。

江家众人却仍是一脸懵,不晓得他们究竟所为何事闹上门来。

只除了江二叔,眼神闪烁,待见着人群里那熟悉的身影,双眼大睁,不可置信的样子。王氏见他这副鬼样子,不耐烦地推了他一把,含沙射影道:“你这是作甚?大正月间的见了鬼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