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刘梅之“名人效应”(第6/6页)

这些疑问都有道理,而且都切中要害。关键的是,刘梅都无法回答。

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尤其是在这重大的决策面前。刘梅在家的那几天,她反复地思考着这些。仁义,她是回不去了。她的性格和她的理想决定了她不可能再回去。那么,留在北京吗?仁义驻京办说穿了,只是个在京的“黑头”。到现在,她的人事组织和工资关系也还都在县一中。按照常理,真要撤了驻京办,她就得回一中。这方面,添作成没有任何顾虑。不撤,他也在北京待着;撤了,他还是在北京待着。上午,刘梅出驻京办时,添作成也过来了,说过来给刘主任拜个年。两个人说到撤销驻京办的事,添作成笑道:“我是无所谓了。撤与不撤,我都得在北京待着。这十来年就得贡献给北京了。等孙子大了,再回仁义。”

刘梅说:“这确实很好。也是一种幸福啊!”

真的,俗世的幸福,虽然平淡,却更真实!

晚上回到驻京办,池强已经在等着了,还有刘导。3个人就近找了个餐馆吃饭。谈话基本上就围绕着梨花节展开。刘导提出了3套方案,包括经费、邀请的演艺人员、电视台播出等等。第一套方案是大动作,仅经费这一块就要3000万。这显然不太可能,刘梅首先就给否定了。第二套方案,经费和演艺人员都有变动,经费压缩到了400万。第三种方案,其实就是草台班子,经费80万,四五个演艺人员中,没有一个名字是刘梅知道的。刘梅也否了。这样,就只剩下第二套方案了。刘导说:“刘主任果真好眼力。这套方案最适合于县一级节庆使用。能上能下。如果经费可以,再上一点,可以再请一个一线艺人。这里面已经保证有两位一线艺人了。3位一线艺人搭台,就很有戏看。拿到中央台播出,也不失档次。

刘梅问到播出的具体情况,刘导说这个复杂。中央台播出也分频道,价格也不同。我们都是长期合作了,像这种节庆活动的演出,一般在文艺频道或者农经频道。价格嘛,难定。如果整块演出能有500万的话,我可以保证在文艺频道出来。当然,出来的时间档,我不能保证。这个话先得说明白了,不然到最后,就拉不下面子。刘主任,我们可是都冲着池总的面子,不然,我一般是不接这样的节庆活动的。

刘梅笑道:“那太谢谢刘导了。我再给县里汇报。尽快定。”

晚饭后,刘导一个人开车回去了。池强陪着刘梅回驻京办。池强问刘梅春节在家的情况,刘梅淡淡地说了。池强觉得刘梅似乎没太大的兴趣,就换了个话题,说上次跟刘导还有叶县长在一块吃饭的那个女孩子贾艺,你还记得吧?

刘梅说记得。

自杀了。池强说就在正月初一。一个人在北京的租房里自杀了,后事还是刘导他们出面处理的。

唉!刘梅叹了口气。

夜空中闪过一颗流星,刘梅的心突然一颤。宾馆也到了,池强要陪刘梅上去,刘梅谢绝了。池强站在宾馆的路灯下,脸色有些苍白,问刘梅:“你是不是心里一点我的地位都没有?”

刘梅没有回答,只是转头上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