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8页)

林满慧眼睛亮晶晶地,接过药瓶放进口袋,便跟了上去。

赵春霞、周洋、郑采辉交换了一个眼色,一个个兴奋莫名:自己的导师要去和院长吵架?有热闹看了。

于是乎,厉浩在前面走,四个学生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五个人一起从教授楼走出来,前往园艺学院的办公楼。

正是下午四、五点时分,因为是周末,办公楼没有什么人,厉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径直走向二楼院长办公室。

温友亮今天恰好在办公室,正与一位讲师商量着科技进步奖申报的细节。

温友亮四十多岁年龄,体型略胖,梳大背头,穿格子衬衫,戴金边眼镜,以前喜欢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显示海归名士的风采。

“你这个idea很nice,我觉得可以继续跟进一下。”

“no,no!你这篇文章不行,连title都有问题,赶紧改改吧。”

后来运动一开始,批.资.反.修,风声太紧,温友亮一夜之间便改了风格,变得十分革命。

“主席教导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得学会自己思考,不能总依赖老师帮你改论文。”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你们做学生的就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嘛。”

用厉浩老师的话来说,温友亮是一名典型的投机分子,政治敏锐性很高。位处京都,更是紧跟时事,随时调整。只可惜,心不在学问上,白瞎。

坐在温友亮对面的是一名新引进的年青讲师,巩国新。本土培养的研究生,沉稳老实,周末被领导拖来写材料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温友亮最近很有点志得意满。以前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哪会重视花卉研究?现在不同了,经济加速发展,赏花、爱花、养花的人越来越多,园艺学院的地位与日俱增。

作为一院之长,这两年从农业部拿到不少科研项目,尤其是厉浩教授加入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厉浩为人清高,不屑于谈钱,也不讲虚名,温友亮每次申报项目都把厉浩拖进来,项目经费拿到之后随便给他添点设备就行。

像厉浩这样一个潜力做学问、能力卓绝、不讲究名利的教授,温友亮表示:真的是太好用了,高校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

人一得意,就容易膨胀。

温友亮正在吩咐眼前的年青讲师:“你和团队几位教授联系,找他们要近五年的科研成果……”一抬头,看到厉浩站在门边。

厉浩的面色有些凝重,但温友亮没有看出什么不对,忙招呼道:“唉呀,厉教授来得正好,你和小巩对接一下,整理好近期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兰花栽培技术的获奖、论文,一起交给他。”

厉浩哼了一声:“交给他做什么?”

温友亮这才发现厉浩的脸色不太对,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位老教授向来低调,也很好说话,今天这是怎么了?

他打了个哈哈,站起身给厉浩倒水:“厉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们不是说好了吗?这一回的华夏农业科技进步奖团队合作申报,争取拿一个一等奖回来嘛。”

院长办公室并不算大,棕红色的办公桌对面有一张三人木头沙发。厉浩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下,倒也没有着急发火。

学生天生怕老师,三个研究生不敢进办公楼,跟到门厅位置便不敢再往里走。林满慧因为有师母的嘱咐,便一直跟着上了二楼,站在院长办公室门口,摸了摸口袋里圆溜溜的小药瓶,靠在墙边倾听着里面的对话。

温友亮的表面功夫还是做得很到位,打开靠墙的柜子,取出一个干净的蓝花瓷杯,抓了把茶叶,再拿起开水瓶,拔开木塞子,给厉浩倒了杯茶。

双手端着茶杯递到厉浩手中,温友亮笑容和煦:“厉教授啊,平时您忙着做研究,我们都没有功夫交流,难得今天周末您有空,正好坐下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