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京酱肉丝 一万四营养液加更(第2/5页)

洛淮安看着旁边的田螺说道:“看明白了吗?待会你就这么切肉,这样做下来切丝特别方便,而且切出来的丝特别均匀平整。”

洛淮安一直在拎着猪里脊肉最上面的一片肉,肉片之间却没有一点要断的意思,看上去不动如山。

田螺知道这种处理猪里脊肉的刀法,曾经试过如此做,但是他从来没有做到过如此好的效果,这猪里脊肉居然平滑到看不清连接的地方。

田螺喉结滑动,心里颇有些紧张,心里既是崇拜又是忐忑:“我会好好学的。”

洛淮安把猪里脊肉复原,切成二粗丝。

二粗丝是烹饪行业关于原料粗细的定义,别名叫做香棍丝,大约八到十厘米,零点三厘米见方。这种丝的长度是最适合来做京酱肉丝的,如果太粗会不入味,如果太细口感就不爽快。②

她将猪里脊肉全部切成肉丝之后放进碗中,加入豆粉等材料腌制。

她起锅热油,在油温三成热的时候,将腌制好的肉丝下锅滑油。油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冒起一个又一个小油泡,肉丝逐渐变熟,慢慢飘了起来。

洛淮安见火候差不多,立刻将肉丝捞起来,将锅里的油倒出大半,将肉丝放进去,将之前调好的甜面酱芡汁倒入。

等到甜面酱均匀地附着在肉丝之上,肉丝逐渐变成红棕色,她将肉丝倒在盘子里面,将田螺切好的葱丝放在肉丝旁边,京酱肉丝就算是完成了大半。

这过程必须一气呵成,因为其中的材料都是对火候很敏感的食材。肉丝少一秒则生,多一秒则老。甜面酱如果炒得太久,甜味便会发苦,京酱肉丝就不好吃了。

色香味俱全中的色是评价一道菜的重要标准。

洛淮安喜欢漂亮的摆盘,挑了一个很大的陶瓷盘子。肉丝处在整个盘子的中央,像一座小山。肉丝的周围则摆着一圈绿中泛白的葱丝。

她将雪白的荷叶馒头从蒸笼里面取出来,摆在盘子的最外缘。

这道菜以肉丝为圆心,葱丝和荷叶馒头环环围绕,组成了同心圆。

洛淮安看向旁边的田螺:“你尝尝。”

田螺知道京酱肉丝的吃法,他熟练地拿起一个荷叶馒头。荷叶馒头形似贝壳,口张得特别大,用筷子稍微拨开,就能看见热气腾腾的内心。

田螺用手里的筷子将荷叶馒头拨开,往里面夹上一些葱丝,又夹肉丝进去。

这样的吃法和肉夹馍无比神似。

田螺闻着空气中诱人的酱香味,喉结滑动,吞了一口口水,张嘴咬了一口。

热气腾腾的酱汁立刻在嘴中迸发,咸甜交加的味道直击大脑。

洁白如玉的荷叶馒头包裹着红棕色的京酱肉丝,吸足京酱肉丝的酱汁,馒头香味混合着肉酱的香味在嘴中蔓延开来。

每一条肉丝都饱含着香料和时间的沉淀,酱料沾到嘴唇旁边上,让人忍不住连嘴唇旁边都想舔食干净。

田螺心里既是惊讶又是诧异,京酱肉丝好吃也就罢了,老板为什么连做一个荷叶馒头都比外面做的要好吃?

田螺本以为曾经是御厨弟子的他厨艺已经相当不错,但他现在才发现,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洛淮安拿起一个荷叶馒头,将肉丝和葱丝包在里面。

葱丝虽然并不显眼,但却是京酱肉丝的灵魂之一。

清香辛辣的感觉可以完美中和肉丝带来的甜腻和荤腥。

她发现田螺崇拜地看着她,隐约猜到了田螺的想法,心里有些骄傲。她可是费了好多年,才在灶王爷手下出师的。

其实鱼二,田螺,洛淮安三个人对于厨艺的追求完全不一样。鱼二纯粹对厨艺有更高的追求,田螺则是为了更好地侍奉主人而学习厨艺,洛淮安学厨的目的最不纯粹,她的眼里只有金币。

洛淮安十分满意这个二厨的天赋,鼓励他:“你的天赋不比鱼二差多少,你跟着我好好学,手艺一定会越来越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