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解说(第4/5页)

在她形象不断伟岸、膨胀起来的时候,季班突兀地加了一句:“当然,后面这一波攻击能描边躲过,纯属是靠运气。”

网友们:“……”

刚冲到一半的气球就这么被戳瘪了。

在这儿搞人心态呢?他们做错了什么?难道他们不配学习吗?

录频中的季班对网友的心理波动毫无察觉,就着自己准备好的流程引出下一个问题:“那么类似的操作,传感机甲能做到吗?”

他在模拟软件中读取了另外一个数据库。屏幕中间的机甲切换成了人形的传感机甲。

“单兵要在短时间里完成转向、反击,根据数据库中的平均爆发力来看,能达到乘风这个速度标准的,有60%以上的学生。”

网友们心道这概率可比手操机甲高多了。果然传感不比手操香吗?

“但实际操作的话,应该还不到一半。为什么?因为人类需要反应时间,大脑、身体都是。另外,这个动作会对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单兵无法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重复,那么后续的这个操作、这个操作,还有这个转向,又怎么能保证独立完成呢?”

网友们沉默了。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传感机甲的单兵对四肢的把控无法做到彼此分离。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同手同脚走路的时候会觉得不自在,要求两只手分别画圆或画圈的时候无法快速或精准地完成……因此绝大多数传感机甲的切枪速度,是比不上手操机甲的。但乘风可以将机身的每一个构件都分开操作,火力覆盖到所有能开启的武器库,攻击更加猛烈。”

“因此这一整套的操作,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传感机甲是做不到的。”

季班清了清嗓子,像是等最后一句话很久了,说得异常流利,就差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当着众人的面多说几遍。

“他们不行。”

季班决定顺从自己的内心,悄悄跟了两句。

“只有手操机甲可以。很厉害的。”

网友们感受到他飞扬起来的心情了。

出于对季班的尊重,假装没有听见。也有不少网友跟腔附和了两句,祝福手操机甲目前尚不光明的未来。

季班暗美了一阵,又想起自己解说的职责,在三夭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很快将后半段的资料也全部刷完。

这时解说长度才不到20分钟。

网友们吓了一跳,没想到片子会这么短暂,赶紧去看进度条,发现还好,没走到头。

屏幕中的画面定格在视频资料的最后一帧。

背景中响起一道疑似拧开保温杯的声音,季班吹开热气喝了一口,放到手边后,给出今天最后一个评价。

“我认为乘风最可取的地方,并不是她已经趋向成熟的打法,也不是她难能可贵的天赋。在我将她资格赛前后期的数据整理一遍过后,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其实是这一点。同学们仔细看。”

季班把模拟软件放大至全屏,导入整理好的数据库。

就见两台手操机甲出现在平地上,左边标注着“乘风第2场”,右边标注着“乘风第146场”的字样。

左、右上角各有一个小地图,红色的小点表示机甲目前所在的位置。

两台机甲同时启动,做出相似的动作,沿着街区奔跑、追击。随后停下,切换至下一组相同的代码操作。

在这种直白对比下,右侧机甲的架势技术看似要比左侧更敏捷。且慢放后细致观察,可以看出相同连串指令下的动作,也变得更为灵动。

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都在季班的讲解中清晰起来,有种拨云见日的恍然。

网友们逐渐骚动。

“能让人看见的进步是极为可怖的。一百五十场比赛,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很多人可能打个五百场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进步的方向,认为自己已经遇到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