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解说(第2/5页)

开始是以各校学生的平均手速来运行。

无一例外,机甲都在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因为惯性而摔落。

随后逐渐提高测试速度,在代码键入的手速超过78%的学生时,机甲终于成功转起来了。但是肉眼可见的,机甲的动作十分勉强,虽然成功,却无法很好保持机身的灵活性。下一步的攀爬显眼无法接上。

在输入速度超过86%的学生时,这个动作总算是能比较安全地完成了。就是总有那么点奇奇怪怪的感觉,没有乘风的操作来得流畅。

季班安静地注视着程序运行,在软件停止测试后,才喝了口水,继续解释道:“我们的数据库是不分年级的,里面包括所有参与考核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另外,这一届的平均数据比往年要稍微高一点,已经持续三年呈增长的趋势。说明大家确实是在进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季班组织了下语言。

“上面就是我说的爬墙危险。驾驶者重心掌握不好,很微妙的一个时差,就容易导致失败。很可能失误只在一个分神之间,失误之后能安全补救回来的概率也不高。”

他将手操机甲从页面移除,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一键清空。

“后续的攀爬操作我就不测试了,因为它跟驾驶者自我经验的判断有很大关系。知道什么时候输入什么代码,移动的长度跟距离是多少,这本身就是单兵最重要的技能,软件无法进行模拟。”季班平静地道,“手操机甲,手速不是第一位,操作才是。”

他加重了声音,比较肯定地道:“类似的操作为什么少见?因为除了乘风,90%以上的学生都掌握不了这项技能。而99%的学生,都不敢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使用类似极限的操作。”

他很谦虚地用了90%的数据。这样就不会有被打脸的风险。

网友们被他这一串数据砸得一愣一愣的,不过切实地领会到了他的意思。

“就是这操作凡人学不来的意思。”

“99%,不敢,重点圈明白了吗?乘风就是那注定的1%!”

“所以这就是亡命之徒打法的精髓吗?我不弄死你,我就弄死我自己,反正今天总得有个人头落这里。”

“从统计数据来看,乘风的失误率很低的。说明人家心里有数,对别的学生来说才是亡命之徒,她只是基操。”

季班回到视频资料界面,随手在屏幕中敲了下,取消停止状态。

所有内容均选自乘风的比赛场景,有些看起来是压倒性的优势,但没有什么代表性的操作,季班就只是随意讲两句,或者“嗯”一声带过去。

播到视频中段的时候,季班再次点击暂停。

这一场比赛不少网友都还有印象,赛后乘风自己发布了第一条剪辑教程,对手是那位因大众怜惜而意外成名的19分钟学长。

三夭的选择同样是乘风出其不意折返偷袭的片段。

重看一次,网友们依旧为那个不露脸的学长感到头疼。

“刚才讲的是手速,这里给大家简要对比一下节奏。”季班说,“很多人不理解,操作的节奏到底是什么意思。长时间段里一松一紧是典型的节奏,但其实微操里还有一种节奏的概念。”

季班拉着进度条往前退,找到三夭功能列表里的一项【键入音】功能,将乘风敲击代码的节奏用清脆的机械声同步出来。

放了两遍后,他记住动作,跟着画面按动手指敲了一遍。随后又将视频往回拉,开启慢放,让网友们仔细听两人的敲击声。

系统音一道低沉,一道清脆,慢放情况下,跟落在不同材质上的雨水一样,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季班的代码敲击速度比乘风的要稍微慢一点,毕竟他年纪已经大了一轮,身体素质跟不上。

但其实也没有慢很多。可是中间部分的两串代码声音几乎完全不重叠。即便是分开听,也很难听出是同一种频率。更无法猜测出是同一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