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技术人口交易规模扩大,限制刘大队长发展的人才缺口终于得到解决(第2/4页)

卡列科夫斯基的话,让季米洛夫愣了。

想到严重的后果,额头上冷汗瞬间冒了出来。

他们能跟刘春来达成协议,是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

中苏两国政府都缺乏外汇。

要不然,川航可以直接用外汇到苏联购买飞机。

更没他们什么事情。

他们一旦干了这事,跟刘春来达成的贸易协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刘春来的货,都是苏联国内极度缺乏的。

他们能搞到飞机,其他人在苏联国内只要有人脉关系,也能搞到。

“如果真那样干,咱们失去的可不仅是跟刘春来的合作。未来庞大的收益,还有咱们跟国内那些官员间的关系,都会失去……”

卡列科夫斯基严肃地说道。

后果太严重。

他们根本就承受不起。

“可他把价格压得太狠,咱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回去不好交代啊。

哪怕货物运回去有很高的利润。

飞机价格太低,确实不太好交代。

“之前合作,他同样在压低价格,不管是咱们,还是公司,吃亏了吗?”

卡列科夫斯基问季米洛夫。

季米洛夫摇头。

猛然想起,当初刘春来说,在公开合作中,他们谈的在都属于国家的。

只有个人得到的,那才是实在的。

何国华等人没有在葫芦村留着。

这几天一直住在蓬县,商讨后续的发展。

山城轻工局跟其他几个县已经达成了协议,瓜分了刘春来的配套厂。

对双方来说,皆大欢喜。

甚至,山城轻工局拿到核心厂后,还大方地拿出一些效益不是很好,技术不是很先进的厂,给几个县来充实技术基础。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咱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技术人员,随着后续的发展,技术人员缺口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听完几人的汇报,何国华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刘春来跟蓬县的发展,紧密联系着。

一直以来,都因为技术人员培训跟不上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所有产业的发展。

其他三个县,将会增加不少工业产业。

技术工人这块,山城自己都不够。

面临的缺口更大。

不解决,后续会出现很大麻烦的。

“刘春来引进的芯片厂及正在筹建的VCD厂,都是新建,技术人员在整个市里,都找不到几个。山城能提供的也有限……”

许志强点头。

赞成何国华的看法。

随后提议:“何市长,咱们可以向刘春来学习,跟苏联人交易,让他们提供技术人员。”

刘春来缺人,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无奈下,开始从苏联买技术人员。

“对!苏联的技术人员成本要高些,不过他们在苏联国内温饱都成问题,到咱们这边上班应该没问题,温饱解决了,钱还不少挣。前期由他们支撑,让他们帮着培训技术工人……”

吕洪涛也是这样的想法。

即使把全市所有出去的人招回来。

也没多少。

要专业对口,就更难了。

明年果城大学才会进行第一届招生。

县里的中专扩招,也得等到明年。

以大学跟中专的人才培养周期,根本就来不及。

总不能等三四年吧。

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这样能行吗?”

何国华有些忐忑。

国内人才缺口太严重了。

前几年如果解决了缺口问题,果城市都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有什么不行的?”许志强可不管眼前是上级领导,“刘春来从苏联运搞回来的技术人员,已经投入到生产岗位。而唯独麻烦的,就是对翻译要求比较高……不过嘛,技术人员,大体上能通过图纸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