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最早的国际劳务合同,苏联技术人员被压榨太厉害(第3/4页)

刘志强清楚这些设备关系到葫芦村甚至整个蓬县未来发展。

刘春来把家当都砸在了这上面。

自然不敢大意。

为了双方便利的交流,达科集团专门安排了联络员。

布里维奇,40出头,懂汉语。

一名精干的中年人。

是联络人负责人。

在船上,刘春来认识了达科集团派过来的汽车厂的技术专家跟技术骨干们。

都是从瓦兹面包车厂里面来的。

对苏联人长长的名字,刘大队长能记住的不多。

苏联专家跟技术人员一路上,并没有表现出高兴跟期待。

任由谁,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不知前途的工作,都不可能有多兴奋的。

早餐是简陋的。

每人一个鸡蛋,几个包子。

都是沿途让饭店提前准备的。

中午时分,轮船才达到望山公社码头。

宋志杰跟谢国强等人早在码头等着。

一阵欢迎之后,上百号人被带到了公社食堂。

午餐采用自助餐形式。

苏联人不会用筷子,无法坐多少桌,体会一下川西宴席的感觉。

所有的一切,都是宋瑶提前安排好的。

不知是一路太过疲惫,还是饭菜不合口,苏联的技术人员们,面对中国美食,却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

季米诺夫等人只把技术人员跟专家当挣钱工具。

根本就不太在意他们的感受。

午饭后,没有休息,直接就催促刘春来安排车子把人送到目的地。

这次不再是中巴车,而是大解放。

几辆大解放,货厢里坐满了苏联人。

从望山公社食堂出发,一路上,不少人围观。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大家其实也见过。

科尔特夫妇经常出现在这边。

突然来了这么多外国人,吸引力自然很大。

出去吹牛都是很多的资本不是?

“怎么这些人行李都很少?”

刘春来问季米诺夫。

“出发前,就要求他们只带少量换洗衣服,他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

布里维奇说道。

刘春来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

“他们穿的衣服太旧了。到时候给他们每人先发两套工作服。”

刘支书不满地说道。

这些人可都是宝贝疙瘩。

是来给自己汽车厂造汽车的。

载着苏联专家团跟技术员的车队,沿着快速路向幸福镇而去。

道路两边的工地上,很多人停下工作,跑到路边围观。

葫芦村大队部,早已有无数人列好队。

车队一出现,锣鼓顿时喧天。

村里小学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整齐列队在垭口的道路两边。

手里舞着大红花。

喧天的锣鼓声中,大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幸福公社的热情,终于让苏联团队感受到了热情。

不少人疲惫的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

“爹,这些苏联技术人员,一定得安排好,尤其是生活方面。”

刘春来专门对老头子强调着。

“放心吧,我晓得。不过那布里维奇,我这看着不像好人啊。”

刘福旺说道。

布里维奇的对技术人员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

“如果不是这些人,他应该不会长期留在这边的。这些技术人员需要集中管理……”

对于苏联来的技术人员。

刘春来现在肯定不会让他们到处乱跑的。

虽然不至于让他们禁止出门。

为了避免引起麻烦,也不行。

“真不用给更多更好的待遇?”

刘福旺问道。

除了工资高一些外,刘春来要求给他们提供与其他技术人员一样的福利待遇。

跟最早过来的香江技术人员那种远高于其他人的待遇相比,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