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县里又强行塞厂给刘大队长?(第3/4页)

何况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从吕红涛办公室出来,刘春来反而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去一趟临江木材厂。

沈正义是典型的技术人员,在技术上没得说,可对于木材厂的发展,不一定具有冒险精神。

苏青平成立新的木材厂,把原本木材厂的人大多数都带走了,甚至进货渠道等全部带走了;而轻工局副局长亲自去伐木场,重新打通关节,这就说明县政府不担心竞争。

“他只问了木材厂的事情?”许志强没有叫住刚离开的刘春来,直接进了吕红涛的办公室,听了情况后,问道,“就没说说天府机械厂的事情?他们拖拉机到现在一台订单都没有……”

“县政府给订单,他们不允许欠账,县财政没钱,各乡镇也没钱,能怎么办?不提,才是聪明人。他习惯了全款,江南制衣厂的供货,别人都是扛着整麻袋的钱来这边等着提货呢。”吕红涛丢了一支烟给许志强,划燃火柴点燃,又想起被刘春来抢走的打火机,有些肉痛。

那玩意儿,可是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利品。

根本就搞不到了。

有钱都搞不到了。

许志强也叹了口气,“看他怎么说吧。这事情,县政府不适合出面,周边几个县也穷,欠账他们同意要,全款,人家宁可没有拖拉机……”

显然,他们跟周边几个县的领导也是碰头了的。

大家都缺乏运输力。

周围又没有汽车生产厂,根本得不到供应。

原本各县运输用的汽车,都是国家配备的,不仅要从下属各乡镇拉粮食到县城,还得从县城往市里甚至省里运粮食,再把其他地方生产的工业用品、日用品等拉回县城里。

运输力一直紧张。

有了拖拉机,各个公社配备几辆,蓬县严重缺乏的运输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虽说有大江通过,水运便利,要不然全县八辆汽车根本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物资流转,可要发展,运输能力是绝对不能少的。

目前县运输公司对于县政府要求随时保证两辆汽车待命,为刘春来下属的工厂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就已经有着很大的怨言。

特别是马上到了收粮季节。

运输能力更加紧张。

问题的关键,刘春来明确表示,必须全款买拖拉机,要不然不卖。

县政府总不能逼着天府机械厂同意赊欠卖拖拉机。

而且,机械厂跟钢厂已经剥离,承包后,县政府也不负担从其他单位调运各种零配件的工作。

按照市场规则来。

一旦破坏了规则,就无法继续下去。

这是许书记跟吕红涛最担忧的事情。

刘春来根本没去考虑拖拉机的事情,终究还是去了木材厂。

吕红涛的话,虽然可信度更高,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亲自去了解木材厂的情况。

不管如何,都会让田明发去一趟王家镇。

鸡蛋不能留在一个篮子里。

原料供应,也不能只有一个供应商。

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刘春来的车到达木材厂的时候,外面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看着刘春来从车上下来,就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原本的门卫老头,已经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留着板寸,穿着旧军装的年轻人。

他没有让刘春来随意进出,而是让登记了才放刘春来进去。

“怎么变得这样严格了?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啥军事重地。”刘九娃抱怨着。

这不由让刘春来多看了他一眼。

狗曰的,他说自己曾经是军统的特务,真心不是吹牛。

说到底,刘春来还是有些怀疑的。

不是专业人员,哪里晓得军事重地跟普通单位的区别?

一般人都不会靠近这些单位,自然不晓得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