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原来跟祭祀有关

“挑衅”是寻衅生事,蓄意引起争斗、冲突或战争的意思。“挑”可以理解为挑起、引起,那么“衅”是什么意思?“挑衅”组合在一起,又为什么可以当作这个意思讲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挑衅”一词原来跟古代的祭祀制度密切相关。

“衅”,繁体字写作“釁”。这个字非常繁复,但是同时也非常有意思。就讹变为小篆之前的字形分析,是一个人双手端着一盆水倒入下面的器皿之中,然后沐浴。这个字反映的是古人祭祀之前举行的一项仪式,这项仪式称作“衅浴”。郑玄解释说:“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据《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初见齐桓公,“三衅三浴之”,可见是用香草薰身,并用汤沐浴洁身,以示诚敬。除了“衅浴”,还有“衅尸”的仪式,用香草制成的鬯(chàng)酒涂抹、擦洗尸体,也是洁身之意。

除了用于人,新制成的器物也要杀牲以祭,用牲血涂抹在器物的缝隙处,就像人用香草涂身一样。比如宗庙初成,要“衅庙”;钟鼓制成,要“衅钟”、“衅鼓”。“衅”是一种祭祀的仪式,这就是“衅”的本义。

“釁”太过繁复,后来又造出一个“衅”字,会意为用牲血涂抹一半的缝隙之处,因此“衅”引申为缝隙之意。这个缝隙可不仅仅指器物的缝隙,也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裂痕或者祸乱。有隙可乘,因此才可以“寻衅”生事;发动祸乱的首领称作“衅首”。

“挑”的本义其实不是挑起、引起,而是拨弄。比如《史记》载项羽对刘邦说“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这是项羽单方面的愿望,“挑战”意为戏弄刘邦,诱刘邦出战。因此“挑衅”一词分为两个步骤:先发现对方有可乘之缝隙,此之谓“寻衅”;然后加以“挑”之,即拨弄、戏弄对方,诱使对方生气,从而使其应战。举例而言,比如今天一方挑衅另一方,常常会说“你不是拳头厉害吗”,“拳头厉害”就是寻到的对方的“衅”。

古人只将“衅”用于沐浴和祭祀,后人却扩而大之用于“寻衅”然后“挑衅”,人心之不古,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