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瓴”是什么东西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这是讲的关中一带的地形,后人从这句话中提炼出“高屋建瓴”这个成语,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那么,这个“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瓴(líng)”有两个解释。其一,《说文解字》:“瓴,瓮,似瓶也。”这是一种像瓶子一样的陶制容器,又叫“瓴甋(dì)”,有耳,便于手拎。古人对盛水器的分类非常细,比如《淮南子·修务训》中说:“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所以《史记》集解引如淳解释说:“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其二,南宋文学家戴侗所著《六书故》中解释说:“瓴,牝瓦仰盖者也。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谓瓦沟也。”所谓“牝瓦”,是指合在一起的两瓦中仰面向上者,取“牝(pìn)”雌性之意。牝瓦和上面的覆瓦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瓦沟,用来下泄雨水。这种瓦也叫“瓴甓(pì)”。

不管是盛水器还是瓦沟,水从高屋之上往下倾泻,其势不可挡可想而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中的“建”字也具有独特的义项:覆,倾倒。“建瓴水”即往下倾倒。

其实,“高屋建瓴”这个成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建”,不懂得“建”字的意思,这个成语就不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