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应变(第4/5页)

~~~~~~~~~~~~~~~~

容逸起初过得却并不很顺利,赵司翰的感觉很准,章硕有些冷淡。这里面有避嫌,当然也有章硕从纪英那里讨来的真经。容逸也是个敏锐的人,察觉出间的冷淡之后没有马上找章硕谈话,他等了小半月,等到章硕结完了婚,日子慢慢恢复了平静,才抱了一叠公文去找章硕。

章硕奇道:“公文?”他从不主动讨要公文来看,朝廷按规定给他看什么他就看什么。

容逸道:“臣是兼任詹事,这是臣部里的文书,拿来给殿下熟悉一下。陛下春秋鼎盛,乾纲独断,殿下虽闲着也不能太闲了。先看一看总没有什么坏处的。”

章硕还很谨慎:“这恐怕不妥吧?”

容逸道:“殿下以为,陛下的心里什么样是妥的呢?”

章硕不语。

容逸道:“做太子是难的,以前臣等从来没担忧过这件事,以经验论,本朝之前的太子都还惬意。到了殿下这里,稍有些不同了。”

章硕既觉得他说到了心坎里,又有些警惕,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认真地看向容逸。容逸于是给章硕分析了他的处境——爹不疼、没妈,有小妈。爹想干票大的,并且已经到了中年很有威势的时候,要命的是还有个疼到骨子里的小儿子。所以太子是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才是真的说到了心坎上了,章硕问道:“我当如何?”

容逸扬了扬手里的公文,道:“先要有所准备。不夸耀,但不能无准备。”

章硕听进去了。

容逸很有耐心地等了三个月,年前将要放假的时候来向章硕告别时,如愿听到了章硕的一句:“请留步。”

容逸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章硕都看在眼里,觉得这位儒雅俊朗的詹事不是个奸诈之人,想到马上要过年,自己将独自面对一宫的难题,心中有件事情非要得到解答不可。他叫住了容逸,认真向他请教一下本朝开国以来各种势力之间的恩怨纠葛。

在此之前,太子就读经史,但读的不是本朝史,看了点太祖、太宗的实录,可那里面哪会特别明白地写各派的争斗?太祖实录是公孙佳修的,章硕看得心驰神往,恨不能有一个这样的爹,看完之后又懵了——我都看了些啥?太宗实录也比这个好不太多,太宗实录短,功绩倒是记了不少,却不是章硕这个教育有所欠缺的太子能读出太多东西的。

容逸于是留了下来,对章硕详细讲解了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同时也弄明白了章硕为什么对赵司翰等人颇为疏远了。

好么,原来还是因为纪氏!他原本没讲纪氏太多阴私,这种事儿一是涉及到他们夫妇的好友公孙佳,二是涉及到太宗的陈年旧事,不是特别适合讲。

容逸故作失笑,摇头道:“殿下想问的原来是这个?”

章硕忙说:“只是一个疑惑而已。”

“怎么能说只是一个疑惑呢?事涉丞相啊!太子不信任丞相,国家还能好吗?这是大事!”容逸说,“臣倒还真知道一点,不过殿下听完了要烂在心里。”

“这么严重吗?好,我答应了,你讲。”

容逸道:“纪王妃,哦,废妃,可惜了。”

“是啊,生在了纪家。”

“不,不是生在哪一家,是长在闺阁之中,眼界窄了心也就窄了。说她与公孙丞相惺惺相惜?那是高看她了。其实她与拙荆、舍妹相识得更久些,当年她们也都说她是个极好的姑娘。可惜整日在后宅里,她听的、看的,都是纪家人希望她听到、看到的,亏得还识几个字、本性又不坏。还有许多事是她不知道的,殿下听我细说……”

于是将旧日一些事讲给了章硕听,章硕感慨道:“纪氏可谓自寻死路了。好好的,何必赶尽杀绝?”

容逸道:“只止一件倒也不至于有那样的下场,我先说一句:太祖驾崩当夜发生的事,是真的。有这样的贪念,他与人起冲突,会只怪一方吗?纪炳辉贪念骤起的时候,是不会请示孙女的,他做的恶事太多,纪英怎么能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