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更张(第3/5页)

彭犀道:“妙!丞相选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留在京师,您文争不过霍、赵,武又易与安国公起冲突。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耐得住性子,二十年后必成大事。”

单良道:“话虽如此,我总有些不甘,何须二十年呢?现在就在政事堂了。”

彭犀道:“老单,根基,根基,根基不稳楼盖得越高就离垮塌越近了!烈侯、丞相两代近三十年,在军中扎下的势力才算稳。丞相经营朝中官员才多久?新进的官员,他们更愿意投效霍、赵,你信吗?所以,雍邑必须经营好!为图天下,先固一隅!何况,陛下、大臣们的心,也不全在丞相身上,丞相有的,更多是军中的好评,偏偏这个又不能一只手拿住。”

公孙佳笑道:“那好,这几天把手上的事该办的办,该交的都交出去,过完二月二我就离京!”

拜拜了您呐!你们玩儿去吧,我干活儿去了。

~~~~~~~~~~~~~~~~~

公孙佳先找到了章熙,向他说明了自己出发去雍邑的计划,时间、随从之类。章熙见她处理得很有条理,笑道:“不错不错,还是你能干,日子也好,不至于太冷也不会太热。等你看完回来,他们春耕也完事儿了,可以开始筑城了,并不误农时。”

公孙佳趁势问了他对副都的宫殿有什么要求,趁着还没盖很说出来,把能办的都办了。章熙道:“我一把年纪了,还有什么计较?方便即可。你很会过活,就照你习惯着来吧。对了,书斋要近些。”

公孙佳应付完了章熙,再去见靖安大长公主,说了要去雍邑看看的事儿。大长公主大惊失色:“什么?你又要出京?”

公孙佳耐心地向她解释,这件事还挺重要的,而且不耽误事儿,不危险。大长公主又问了日期,得知要到二月天气暖和一些了再去向,才勉强同意了:“那也行,带上御医,宫里我给你看着,姓纪的翻不了天!”

公孙佳笑了,说:“让哥哥多操点心,凡做事都会有回报的,政事堂可还缺着人呢。”

大长公主道:“那个得看陛下呐!不说了不说了,临走前看看你娘,对了,贤妃那儿也多亲近亲近,你呐,与他们娘儿俩总不是很亲近。”

公孙佳笑嘻嘻地:“我要是与皇子走得太近了,有人该睡不好觉了。”笑着离开了钟府,她又跑了趟赵府。

赵司翰因拒绝了她,正有些不安,听说她下个月要离京,不由讶然:“何必要亲自去呢?”

公孙佳诚恳地道:“近来朝中的事情总是令人疲惫,深感自己阅历不足,我想过了,还是踏踏实实做些事情才能安稳。”

赵司翰是个闻弦歌如雅意的主儿,意识到公孙佳的想法变了,不过这个路子也对,公孙佳之前升得太快、太猛,暂避一下也好。也免得在京师琢磨着拿女人去当官这样的事儿,到时候御史是参她好呢?还是不参好?也算是自己人,没必要闹得不好看。公孙佳肯退一步,赵司翰是乐见其成的。

他说:“国家虽不是百废待兴,也是打了一场大仗之后,治大国如烹小鲜,万不可操之过急呀。你还是丞相,也不能常住雍邑,规划完了就回来。我看,陛下该建储啦。”

公孙佳道:“是先立后。”

“谁?”赵司翰马上问。

“他们造翟衣,量的尺寸是贤妃的。”

赵司翰也松了口气:“那就好。早些回来,你娘很想你,你回来得闲接她出去逛一逛也好解闷。本就是活泼的性子,拘在宅了里她也不乐。”

“好。”

此后数日,公孙佳又陆续与亲友们通了个气,她要去雍邑了。这话听起来很寻常,本来她就是负责督造的人,打头奠基、竣工收房她去巡视是应该的。与她聊过的人却都从她的话里听出了意思,也恰如所料,他们没有人会反对——立后的风声已经放出来了,这个时候谁去关心雍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