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更张(第2/5页)

公孙佳道:“选,当然要选!也比着上面的例来!寻访天下有名的才女,重金聘一两个过来,我就清清闲闲的养着她们!底下办事的人,就要仔细挑选了。无论容、赵,都告诉我一个道理,女人做官难如登天!真要做事,她们会受到许多的攻击,要让她们自己能立才起来才行!必要果敢坚毅、勇于任事才行!”

她想起来招女官,一是因为性别方便,二是看到了单宇缺德起来也不比别人差,童子营里的女童的本事也没有不如男童。什么长大了就不如了,根本就是扯淡!小秋、薛珍哪个不能打了?三也是因为有许多男子不愿意给她当手下,她是真的缺人。

拿她这儿的官职当个“出身”做跳板,许多人或许会愿意,踏实认真跟着她干事儿?她自己都不相信这些人的忠心!她现在最相信的,还是军职的家将、旧部、自己提拔上来的将校。因为两军对阵是不讲什么礼法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凭本事说话,不信任最厉害的人,还瞎讲究什么阴阳尊卑,谁讲究谁就真的要死了!

文官们的臭毛病就多了。所以公孙佳选人,将要做“自己人”的,能力之外还有两个标准,一是挑淳朴有良心认她这个死理的,二是要“走投无路”只能投靠她、与她有深深的利益捆绑的。

公孙佳先把单宇、薛珍、小秋的名字塞进了自己的府里,这也是“兼任”,因为先帝驾崩的那个晚上,她们虽是女子却是真的参与其中了,公孙佳给她们报了功,因为掌着兵部,给她们身上都加升了军衔。现在又添了相府的属官名目。她们的官职都不高,在七、八品上下,做的都是务实的活计。这是会遇到抵触最小的安排。

府中说完,公孙佳又说:“第二是雍邑,出了正月我就亲自去巡视。反正路也修好了,初建时的规划是最重要的。你们到时候能闲下来的都随我走。”

众人齐声答应了。

公孙佳道:“目今对我而言,雍邑比朝中更重要,也比什么册立中宫、册立太子重要。东宫已无悬念,朝中我还有外家照应,不至于失了控制,雍邑才干系我的根基。我预备迁徙人口、拟选官员时有所侧重。再有,雍邑土地的分配,也要仔细。打一开始就要抑兼并,给百姓分地,反正也是荒地要开垦的。豪强望族可以来,但不能只是在这里置产置地,必须有人丁户籍在,必须常住。年轻男女、工匠、武士、书生都有优待……”

彭犀等人都听明白了,她这是要从无到有,在一个完全空白的地方新手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座城池,从一开始就是她规划的,就像一张白纸,她写什么就是写。诚然,这座城里的官民是朝廷的子民,也读着圣贤书。可若是从一开始顶头的就是个女子,这一方土地上的人,就会习以为常、不会抵触。彭犀也相信,外地迁徙而来的人会很容易就被她感化,毕竟公孙佳以知人善任、公平公正、爱民而闻名,与这些移民原本的官长相比,公孙佳会是百姓心里做梦都想要的青天。

经营雍邑的收获绝对比在京师与人官斗、宫斗要多得多!虽有从中央发配地方之嫌,但她还是丞相,并不是必须常驻雍邑。这就更美妙了!人在京城,又不完全在京城,人不在雍邑,又随时可以去雍邑。进可攻、退可守!完美!京城万一有什么事不方便表态,还能装死。因为雍邑的经营是需要时间的,雍邑不同于其他地方,它是副都,它的规划是仿着京师来的,有正经的宫城而不是行宫,也有中枢各部的衙署,是皇帝带着中央朝廷的大臣过去就能随时运转的。从现在到完全建成,约摸是三年左右,人口拢一拢、荒地开一开五年就过去了。

等到势力养成了,再专注京师也来得及,她还年轻。到那时,她的处境比现在夹在京城各派势力的缝隙里玩平衡,不知道要强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