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6/8页)

并且靳辅这个人思想极为极近,他想多修些减水闸来调节水患,但秀减水闸势必要占用农田。康熙认为减水闸有益河工,无益百姓。

这一两年来,靳辅与于成龙、郭绣等人的几次较量都落了下风,这也使他本人在朝廷的处境愈发艰难。

反正大家各持己见,都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康熙心里很清楚,于成龙是个有实绩的清官,当时,直隶盗贼猖獗,曾抢劫至皇城之下。是于成龙上任之后废除累民弊政,弹劾失职人员,惩办贪官污吏,扫黑除恶,才有了今天的成效。

但靳辅也不是贪官,他在河道治理上并不是工部说的那样未见成效,而是颇有成效,只是大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家都没错,只是政见不合,皇上也只能两边安抚,大家配合一下,先搞好工作。

虽然糟心事特别多,不过也有好消息。

戴梓这个人确实很聪明,经过几个月来的反复试验,还真的让他研制出了可以将砂石凝结起来的水泥。有些河堤的修筑工作已经投入使用,反正验收工作还不错,至于实际效果,就要等到今年汛期再看。

胤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挺高兴,他就说戴梓一定可以的。既然那些西洋人都能造出来的东西,他们怎么就不行?

说起这件事情的事后,太子也在。他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小脸问他:“西洋人都拿水泥盖很高很高的宫殿,或者修路,小七怎么会想到用来修筑河堤。”

小家伙扬起脑袋,好奇地问道:“咱们已经有很高很大的宫殿住啦,不用再修新的。每次跟阿玛出门,他都不让地方官员花钱修路,不花老百姓的钱。”

“那咱们既不用盖房子,又不用修路,黄河每年都有水患,老百姓流离失所,当然要先保住他们的家园,不能让他们无家可归。”

说到这里,小家伙看了一眼手里的荷花酥,忽然就觉得不香了:“太子哥哥,你还记得那一年咱们跟着阿玛去江南。回来的时候路过高邮、宝应,那些孩子胳膊和腿只有那么一点。”

说到这里,他用手比划了一下:“肚子却鼓得那么大,额娘说他们都是因为家里的农田和房屋都被水淹了,没有饭吃也没有地方住,所以营养不良。”

“咱们得让他们有房子住,能吃饱,还要读书,读《论语》、读《尚书》,读一百二十遍,抄书,也要抄一百二十遍……”

“咳咳……”

他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太子轻咳一声,目光朝康熙的方向动了动,给小团子递眼色。

胤祐也悄悄地瞧了阿玛一眼,瞧他面色不善,赶紧说道:“等他们长大了,读书读好了,就去参加科举,然后做官,替阿玛分忧。”

太子真是要被他笑死了,挠了挠他的下巴:“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康熙仍旧一言不发的坐在炕上,看着兄弟俩在旁边腻歪了半天,这才清了清嗓子问道:“小七,你今日的文章读完了没有?”

“背完了,我今天学的是《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等他一字不漏的把全文背完了,康熙才慢条斯理的补充道:“朕是问你一百二十遍读完了吗?”

“……”

别说一百二十遍,他连二十遍都没有读完。康熙对众皇子的这一硬性规定,在他这里从未生效过。他读书读个三五遍也就背下来了,短一些的文章,比如《论语》,他在课堂上听师傅讲一遍就能背诵。

他才不要把时间全都浪费在读书上!

父子俩就这么隔着一张炕桌对望着,康熙知道他没有读满一百二十遍,胤祐也知道他阿玛知道他没有读满一百二十遍,但就是谁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