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汤斌虽然是太子的老师, 但他既不是索额图一派的,也不是明珠一党的,他就是个两袖清风的读书人, 刚正不阿,不趋权贵。

作为工部尚书,他今天站在这里也就是来听个热闹, 并不打算参与此事。

因为他既不是权臣, 又不没有贪赃枉法,更不是董汉臣内涵的对象,所以,这事儿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可是康熙为什么忽然点了他的名字要听听他的想法呢?

这还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余国柱。他俩的恩怨纠葛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余国柱曾经作为江宁巡抚, 那时候淮安、扬州二府发大水, 康熙向他了解情况,他上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 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

后来, 他因为拍上了明珠的马屁, 一路高升官至左都御史。

而时任内阁学士的汤斌就被举荐为新一任江宁巡抚。

汤斌上任之后, 立刻派人到徐州等地重新勘察。发现水并没有完全退去,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正常耕种。于是又向康熙揍请此时, 希望能够免去第二年的赋税。

后来他又想康熙呈上奏折:说苏州、松江这些地方土地狭小, 人口稠密。却还要承担整个江苏百余个州县的赋税, 百姓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

第二年, 淮安、扬州、徐州三府再次遭受水灾, 汤斌按条目列出减免赋税的事项, 请求朝廷拨发五万两银子, 从湖广购米赈济灾民。并且还不等诏令回复,汤斌就亲自前往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百度百科】

正是因为他凡事亲力亲为,为官事事以百姓的利益为先,深受江南民众爱戴。很快他也被康熙调回京城,擢升工部尚书。

这时候余国柱这个曾经的老上司来找他,跟他说当初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因为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

言下之意,要么向明珠表示表示,要么投靠明珠,成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

然而,汤斌认为朝廷免除江南赋税是自己的坚持打动了皇上,跟明珠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就不理财余国柱。

这俩人前面就有积怨,这次汤斌又拂了他的面子,余国柱自然怀恨在心。

但是看到汤斌身上那破旧的官服,家徒四壁的穷酸样,知道也敲诈不出什么,也只能算了。

后来汤斌成为了太子的师傅,余国柱更是在明珠跟前三番两次污蔑其为索额图的党羽,希望能将这个眼中钉铲除。

但后来索额图都被康熙革职,汤斌依然还是太子的师傅,并且将太子教得很好,令康熙非常满意,余国柱对此也无可奈何。

今天可算又找着了机会,他知道汤斌这个人,一向喜欢伸张正义,不懂得明哲保身,更不懂得趋炎附势。

于是,余国柱就主动向康熙提出,不如问问汤大人的意思。

汤斌不卑不亢的走出来,说道:“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不敢讲而小臣敢讲,各位大人理应自我反省才是。”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本来也不想杀董汉臣,汤斌的话正好说到了他心里去,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责。

几天之后,大雨如约而至,康熙便不再提起此时。

自从上次被康熙夸奖之后,胤祐现在对书法重燃信心,并且比原来更加兴趣高涨。

以前他练字就跟完成任务似的,写得好也只是想要听到阿玛和师傅的夸奖。然后就是帮着太皇太后抄写佛经,被动练习。

其实心不静、神不宁,每天都想着如何讨巧,失了本心。

经过傅先生的一番调教,小家伙的字简直就是进入了另外一番境界。现在也不想着完成任务,也不想着讨好谁,需要谁的夸奖。

完全凭着自己当时的心境去写,并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书法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