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4/8页)

如今听到李谈提起考试,他就特别怀念礼部,当初这些事情都是礼部来搞的啊。

纪合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忙中出错,急也不行,不如这件事情就交给国子监吧。”

李谈有些犹豫:“我也曾想过,只是若交给国子监,传出去真的成了开科取士,怕是朝廷那边不会善罢甘休的。”

纪合说道:“我观殿下做事雷厉风行,为何在这里反而裹足不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等都在长安,难道还能看着那些人冤枉殿下吗?更何况如今奸臣已清,殿下有何好担心?”

李谈苦笑说道:“不瞒你说,若是杨国忠没死,我倒反而没有任何顾忌,他于你们而言是奸臣佞幸,可于我而言却是一大助力,如今他连同他的党羽全部被连根拔起,动手的反而是之前百般刁难于我的人,如此我怎么可能不小心?”

纪合听后却说道:“殿下为何如此想?杨国忠为你说话那是因为他需要从你身上得到什么,而并不是因为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哪怕你做的是错的,他也会为你说话,之前您与他牵扯太深,如今杨国忠已殁,乱党已清,朝中诸公才能公正看待您啊。”

李谈听后觉得纪合最后一句话似乎有隐喻,他仔细想了想才明白纪合说的是他之前跟杨家走的太近,虽然不是他自愿的,但众人还是会把他和杨家看做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李谈做的是对是错,众人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他这样做会给杨家增加多少分量,是以哪怕他做的是对的,只要没到影响国运的地步,众人都会更加慎重一点。

而如今杨国忠死了,杨贵妃的下落许多大臣并不知道,是以他们认为杨贵妃可能与大部队走散,或流浪或死于乱军。

再加上李谈还在危难之中回到了长安,这一点足够拉到很多人的好感度,所以现在他做什么,大家更会站在一个公正持平的角度去看。

这么一想李谈也觉得这件事情交给国子监也没什么了。

更何况如今的琅嬛书院整个就是国子监的原班人马,若是想要找他麻烦,这也足够了。

李谈眉头舒展说道:“那就交给他们吧,不过,不能出那些华而不实的卷子了,会不会写诗都是次要,治民才是根本。”

纪合听了之后只有一个想法:宁王所图甚大。

毕竟如果只是要帮手的话,根本不需要会治民,一般有能力治民的至少也是个县令级别,而如今长安附近根本不缺县令——他们得到的消息最晚,想要跑都来不及后来又有纪合跟邹世两个人出面。

他们两个,尤其是纪合,因为人品贵重还是有许多人信重他的,一见纪合也没走,干脆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是以整个长安才能勉强运转,若是没有他们,累死纪合也搞不定这个长安啊。

如今这些人都是熟手,以纪合对李谈的了解,在这种时候他肯定是不会轻易换人的。

那么他选出这些有治民能力的人肯定是预备着以后用的,至于用在什么地方……一时之间就连纪合都没有一个头绪。

不过他也没有多问,跟李谈商议了一下考场地点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而李谈却被打开了思路,刚刚在说试卷问题的时候,他原本想说最好那些学子会一些兵法。

然而想一想,就算这些学子会兵法也是纸上谈兵,真的需要将领那不如开武选。

反正文选都开了,再开个武选也没啥,人要是堕落起来还是很快的。

不过武选就要找田神功和袁哲他们来,甚至陈冲也行。

李谈直接将他们找来,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陈冲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田神功。

田神功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陈冲是李谈的亲卫头子,但论亲疏大概还是田神功这个一手被李谈提拔起来的将领更亲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