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讨好行为不总是讨喜的(第6/6页)

“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概念之上,就是你最终将无法承受继续如此不尊重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维护善良的名声,你允许自己时而受到不公的对待。长此以往,情绪的垃圾将在心里强有力地积累起来,到最后你便没法再助益他人了。”

以下是你生活中讨好行为所具备的四项基本“条件”,你将按什么顺序来排列?1表示最贴切的描述,4表示最不重要的。

·我太常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责任了。

·我的举动致使我周围的人依旧自私行事。

·我不敢给别人的生活滋生是非,因为那实际上会伤害他们。

我的讨好行为实际是我卑微自尊的延伸表现。

在你继续研读此书的时候,我衷心地希望你用一种负责的方式保持住你讨人喜欢和乐于奉献的特质。有时候,极为讨喜的表现不一定令人感到自在。有时候,讨喜的表现要有限度,而那也许会给别人带来失落感。即使是这样,你能处理得好吗?

可喜的是,当你学会了坚守原则的界线,获得了讨好行为和果断力之间的平衡,准备好了为人际关系上做显要改进的时候。你将如期地获得一个更加明朗的情绪管理系统,且带来更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为了均衡你的讨好行为,这里列出四个原则供你参考:

(1)有意培养你辨析严重讨好行为的因素,认识讨好行为的负面作用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情绪的。

(2)学会审视你的讨好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审视此行为模式下你早期的教育和经历,目的是从你的旧习惯当中找到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专注地研究防止你讨好行为过度所需的特质有哪些。比如,探索如何摆脱对责任感一贯的看法,培养如何建立以自由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此外,我们将确立划分坚定和果断力的必要界限。

(4)检视在一般条件下运用均衡思维的办法,及与你的伴侣、孩子和同事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