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斗争 第十一诫(第2/2页)

所以下面这件事的原因便非常清楚了:美国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用他们的问题揭露了尼克松总统在选举活动中的舞弊行为,就这样迫使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开始时公开说谎,接着又当众承认自己说谎,最后低着头离开白宫。我们那时候一致鼓掌,因为正义取得了胜利。保罗鼓掌鼓得特别起劲,因为在这个插曲之中,他感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跨过了一道门槛,这是令人难以忘记的一次换班时刻。一种新的力量出现了,惟一能使权势熏天的老政治家下台的力量;而使他下台的不是武器和阴谋,只不过是简单的提问。

“要讲真话!”新闻记者坚决要求。我们当然可以问问自己:第十一诫中所规定的“真话”究竟是什么?为了避免任何误会,我们要强调指出,这既不是使扬·胡斯受火刑的上帝的真话,也不是后来使乔达诺·布鲁诺受到同样刑罚的科学的真话,第十一诫要求我们一定要说的真话跟信仰和思想都没有关系,而是最最低级的和事物本体相关的真话:C昨天干了些什么;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遇见A时谈了些什么;他和B有什么亲密关系。尽管这些都是最最低级的和事物本体相关的事情,却就是我们时代的真话,它具有和从前的扬·胡斯或者乔达诺·布鲁诺的真话同样的爆炸力。“您跟B有亲密关系吗?”新闻记者问。C回答时说了谎,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B,根本就不认识她。可是新闻记者在暗笑,因为他那家报纸有一个摄影记者早已偷偷地把躺在C怀中裸体的B拍下来了;他现在只要把这件丑闻公开出来就行了,再加上C既怯懦而又厚颜地坚决否认他认识B的无耻谎言。

我们正处于一场热火朝天的选举运动之中。政治家跳上一架直升飞机,从直升飞机上下来又跳上一辆汽车;他东奔西跑,满头大汗,一面跑一面吃面包,在话筒前面嚎叫,一连演说两小时;可是最后总得让一位伍德沃德或者一位伯恩斯坦决定在他所讲的话中,挑出哪一句来见诸报端或者在电台广播时引用。因此政治家希望能亲自上电台或者电视台讲话,可是这还得有个安排节目和提问题的中间人——一位奥丽亚娜·法拉奇。为了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全国人民都可以看到他的时刻,政治家急于把他心中的话都讲出来,可是伍德沃德向他提了一些他毫无准备的、很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因此他的处境很像是一个在黑板前被提问的中学生;为了摆脱困境,他想使用一个老办法:装作是在回答问题,实际上在说他已经准备好了的话。可是如果这条诡计过去使教师上了当,却愚弄不了当今的伯恩斯坦。他毫不留情地斥责他说:“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今天谁还愿意做职业政治家?谁还愿意没完没了地在黑板前被提问?议员贝特朗·贝特朗的儿子肯定不愿意。


  1. ✑Egon Erwin Kisch(1885-1948),德国作家,记者,政论家,写有大量新闻报导、采访、小品等,有“狂记者”之称。​
  2. ✑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和社会评论家。原名埃里克·布莱尔(Eric Blair),代表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庄》。​
  3. ✑见《旧约·出埃及记》第二十章。​
  4. ✑Jan Hus(约1369-1415),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因教皇斥他为“异端”,于一四一五年七月被处火刑。​
  5. ✑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道明会修士。因反对经院哲学被控为“异端”,一五九二年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一六〇〇年被烧死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