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临行之事(第6/12页)

虽则秦凤仪没到,裴太后、平皇后、裴贵妃一干人待李镜亦是极好的,大家一处热热闹闹地吃了回饭,裴太后便打发平皇后等一干人去了,单独留李镜说话。裴太后屋里也没留别人,只留下了一个多年的老嬷嬷服侍,这个嬷嬷姓陈,年少时陪裴太后嫁进宫来的,一生未嫁,就留在裴太后身边服侍,乃裴太后的头号心腹。

裴太后望着李镜秀美沉静的脸庞道:“你自幼在哀家这里长大,哀家早就看你好,想要你做孙媳妇儿。以前还想着无此缘分,如今看来,咱们就是有这段祖孙缘呢。”

李镜道:“真是再想不到的。”“人能想到的,便不是天意了。”裴太后没再说什么祖孙之类的话,转而道,“柳妃之事,已然如此。当年的情形,你们小辈人如何能知道?先帝有十位皇子,嫡出的太子、心爱的晋王,还有那许多在先太子与晋王之间或是依附或是徘徊之人,哀家与皇帝,皆不得先帝青眼。先帝啊,喜欢斯文人,喜欢能诗擅赋之人,皇帝没这种诗赋的天分,于皇子间自是讨不得先帝的好。可这治理江山,难道要的是诗词歌赋?一番北巡,便葬送了大半江山。柳妃,是皇家对不住她。她嫁给皇帝四年未能生育,哀家才为皇帝选的侧室。阿平的确出身高贵,这里头有哀家的私心,当时裴家没落,先帝偏爱先太子与晋王,如果皇帝没有为帝的才干,哀家情愿他安安稳稳做一地藩王。可哀家的儿子,才干远胜先太子与晋王,更远胜先帝!哀家也是做母亲的人,便为他纳了阿平为侧室。可其实,你们没有经历过先帝的年头,先帝在位之时,喜爱文官远胜武官。平家虽是国公府,阿平愿意居于侧室之位,便是因当时文官地位远胜武官。谁也没料到会有陕甘之乱,先帝在陕甘殒命,京城大乱。当时,先帝北巡,如何挑选随驾皇子呢?先作《北巡赋》,谁作得好,便带谁一道北巡,皇帝因为赋作得不好,便未能一道北巡。与皇帝一样被留下来的,除了寿王,还有六皇子,而六皇子当时娶妻,便是平郡王嫡亲的一个侄女。当时为了帝位,也为了情势,委屈了柳妃。

“我不想说什么不得已的话,对不住就是对不住。当初我与皇帝都未料到的是,柳妃离宫时竟然有了身孕。”裴太后轻叹一声,继续先时的话,“后来,皇帝登基,一直忙于朝政。以前也有人提过为柳妃追封的事,只是恭侯府得了爵位,亲自上书,说柳妃既已过世,不必再打扰她的安眠,追封之事,不了了之。如今,凤仪身世大白,原该给柳妃一个公正的追封。可现在柳妃一旦追封元后,清流便要问个究竟!清流一乱,宗室必然落井下石。宗室改制刚刚开始,这个时候,朝廷不能乱。何况凤仪在民间长大,他虽则来朝后结识了几家不错的朋友,清流中亦有一些名声,但这样的交情与名声,不足以撑起他元嫡皇子的实力。如果没有这种实力,元嫡皇子的名头,于他,于你们一家,现在都不是好事。你们选择去南夷之地,那里固然艰难,但要知道,那是一处进退得宜之所,也是最适合凤仪的地方了。”

裴太后道:“凤仪那孩子,不与常人同。他虽在民间长大,但他的血统、他的天分、他的手段,在皇家亦为一流子弟。以前我就说你眼光一流,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李镜只得谦逊道:“当时因缘巧合,其实若早知相公的身世,我断不会嫁他的。”裴太后微微一笑:“如先帝那样的人,因他拥有这世间最大的权势,为家族为利益,我皆要苦苦谋得一个妃位,更有无数女子趋之若鹜。凤仪身世复杂,可他在男女之事上,非但比先帝强,就是比皇帝亦要好上一些的。阿镜,你非但有眼光,也很有福分。”